Jesus

目 录

 

尽管有文献传统对路加22:43–44

是否原属本文提出质疑——

些最可靠的抄本显示这两节经文被增添或省略——

但进一步研究支持这段经文应予保留,

况且天主教传统始终认为这些经文是真实的。

从路加全书内部证据来看,

这两节是对旷野诱惑场景(4:1–13)的呼应。

路加记载魔鬼“暂时”离开耶稣,

原文作“再等时机”(achri kairos,4:13)。

如今,天使前来服侍耶稣。

 

为强调场景的张力,

路加描述了耶稣“汗如同血珠滴在地上”。

这或许指的是一种医学上极罕见的状况——汗血症(hematidrosis),

通常发生在极端精神压力下,

汗腺附近毛细血管破裂,

汗液便会带有血色。

路加正是在描绘这种情况。

另一种解释认为,耶稣汗流如注,

其滴落之状如同血珠。

无论哪种解释,都让某些人觉得难以接受“天主子”如此软弱,

这也是历代以来有人质疑这些经文真伪的原因。

 

不过,路加22:43–44确实属于原文。

早期的幻影论者(Docetists)以及某些更强调耶稣神性的派别,

因贬低其人性而将这些经文剔除(参见23:34)。

但它们本是原始记载的一部分(参见 Patella,第8–15页)。

 

尽管耶稣恳请门徒醒着陪他祈祷,他们却沉沉入睡。

路加一向倾向于以正面角度描述宗徒,

此处他解释说门徒因“忧伤”而睡去。

若果真如此,则说明他们在晚餐中的迟钝终于在此刻化作情绪的崩溃。

但更可能的原因,是他们因疲惫而无法支持。

 

被捕(22:47–53)

一群人来到。由于当局已采取一切预防措施,

避免那些聚集在耶稣身边的群众出现在逮捕现场,

所以这里的“群众”是由圣殿的官员、

守卫和士兵组成的,而不是耶稣的支持者。

作为十二人之一,

犹达斯自然知道耶稣和门徒所在的地方。

这个叛徒用亲吻作为标记,

完全颠覆了圣咏85:11中“仁爱与忠信必彼此相迎,

正义与和平必彼此相亲”的意象,

这一点耶稣并未忽视。

 

浙ICP备150336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