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路上,群众中包括“耶路撒冷的女儿们”
以及那些从加里肋亚一直跟随耶稣的妇女(23:49)。
她们的出现将耶稣的苦难与死亡连结起来。
在路加的记述中,她们有别于
那些嘲笑耶稣的官员(23:35),
也是在髑髅地上唯一向耶稣表达同情的一群人。
耶稣与“耶路撒冷女子”的简短对话,
呼应了他在末世论讲道中的内容(21:6–28)。
“女子”一词常在先知性和末世性文献中
用作耶路撒冷和以色列民族的拟人形象,
例如依撒意亚书(10:32;37:22;52:2),
耶肋米亚书(4:11)和《哀歌》(2:10, 13, 15)中都出现过。
而若参考匝加利亚书9:9,
则此称呼更蕴含末世希望的意味。
耶稣先前在末世讲道中
预告的“主的来临”(21:5–38),如今已然实现。
被钉十字架与遭受嘲笑(23:33–38)
在四部福音中,只有路加未使用
亚兰语词“哥耳哥达”(Golgotha),
而是直接称之为“髑髅地”,
将其处理为确定名词。
这不仅省略了冗余信息,
也表明路加是为了迎合其讲希腊语的听众。
路加极力强调耶稣的无辜。
玛窦(27:38)与马尔谷(15:27)
将与耶稣同钉十字架的两人称为“强盗”(希腊语:leistes),
但路加使用的是“犯人”或“恶徒”(希腊语:kakourgos)。
在被捕时,耶稣也质问众人为何带兵器来捉拿他,
“好像对付强盗一样”(22:52);
玛窦(26:55)与马尔谷(14:48)亦有类似记载。
若在此处再使用“leistes”,
可能会让人误以为耶稣被钉十字架是因与他们同罪。
因此路加选用更模糊的词“作恶者”,以避免这种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