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sus

目 录

 

通过将第五章与第六章中叙述的原始顺序调换,

作者就能够把贝特匝达池边治愈病人的记述,

用作象征耶稣拥有审判权柄的标记;

就如他曾将第四章中治愈王臣之子的记述

(若4:46–54)当作象征耶稣拥有赐生命能力的记号。

第五章第九节下半段至第二十九节的争论与讲论,

详细阐释了这些主张。

接着,在三十一至四十节中,

列出了四项“证据”(或称见证者),

来证明这些主张的真实性,

而四十一至四十七节则解释了

耶稣所接受与所拒绝的“光荣”的类型。

 

此外,我们看到第六章第一至十五节

关于群众吃饼的记述,

也是一段极其适合的象征性叙述,

它与第六章三十至五十九节的讲论紧密相关,

显示出圣经如何为耶稣作证,

宣告他就是那“从天降下的食粮”。

因此,耶稣在旷野中使饼增多的记述,

在象征层面上对应着那段讲论——

讲论中引用圣经原本将梅瑟描述为在旷野中赐下玛纳的人,

如今则在耶稣身上获得了圆满实现:

耶稣才是真正“从天降下的食粮”。

 

正如我们将在下文看到的那样,

这段讲论(三十至五十九节)

其实是按照圣经讲道的格式组织而成,

其结构目的正是为了表明:

圣经为耶稣的主张作证。

如此,我们便能够理解为何作者要对顺序进行调整,

这不仅解决了先前难解的问题,

也让我们得以深入体会第二位作者

在安排耶稣公开传教素材时所做出的神学性设计。

我们将在后文中对此展开详细说明。

 

今天主前福音默想,圣神领我记起一个经验

多年前我去医院探望我小时的一个邻居叔叔。

没有信仰的他已病危,无法说话。

我在极短的时间内向他介绍天国,

问他是否相信耶稣,是否愿意去天国,

是否愿意透过洗礼成为属于主的人,他点头。

我给他施了洗。领洗后,他就去世了。

这经验让我看见当人一无所有时更能相信并皈依天主。

 

浙ICP备150336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