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耶稣提到“人子”时,
我们知道这里再次涉及默示性的内容。
其次,“我们该做什么,才算做天主的事业呢”
这个问题也深深植根于默示的世界观。
它并不是在询问怎样遵守梅瑟法律的工程,
也不是像保禄所探讨的、靠守法而得救的问题;
相反,它体现的是默示神学中对人类行为的理解。
在那样的观念中,人被认为是受天主或撒殚的支配。
正如上文所说,这种支配常常以“父亲”来表示:
天主是父,撒殚也是父,人则是他们的“子”,
而人的行为则是其“父”的作为在他身上的体现。
我们将在若望福音第八章
三十八至四十九节中再次见到这种模式,
在那段极为重要且常被误解的经文中,它将成为核心。
在此,群众问的是天主对他们的旨意是什么,
耶稣回答说:天主的旨意就是
你们要信从那一位他所派遣来的。
我们现在已经可以回顾第五章第一节至第九节上半段,
以及第六章第一节至第十五节这两段记述,
并看出它们之间的突兀与背后的原因。
学者们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最常见的解释是这只是偶然造成的顺序颠倒。
但并没有任何手抄本证据显示曾经存在另一种叙述顺序。
然而,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
正如上文简要提及、而我们很快
将在后面更详细看到的那样,
耶稣公开宣讲阶段剩余的主要讲论,
其主题围绕着第五章三十一至四十节
中所列举的见证人展开。
而每一段讲论前面,都会有一段与
讲论主题在象征上相连的叙述作为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