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sus

目 录

 

然而,这种狭隘解释存在难点,

因为这种观点预设该场景描述的是对外邦人的审判,

或是针对犹太人和外邦人(不属于教会的)进行的审判。

经文说,被归入“绵羊”的那些人,

不知不觉地服侍了基督。

这让人感到奇怪,

因为如果他们真的接待了传教士,

应该会清楚知道他们是耶稣的门徒。

此外,“小孩子”一词与“这些最小的弟兄们”在语义上并不完全相同。

从文脉来看,25:40 所提及的“这些人”,

最自然的指涉对象应该是 25:35-39 所提及的饥饿者,

口渴者,陌生人,赤身者,病患和被囚者。

照顾传教士只是关怀人类苦难者的一种表现形式,

而对任何饥饿者,

贫困者,囚犯的怜悯行动,

都足以成为获得有利审判的依据。

因为人子所渴望的是怜悯,

而非祭献(9:13;12:7);

同样,怜悯人的人将蒙受怜悯(5:7)。

 

至于基督如何被服侍于“最小的弟兄姐妹”之中,

经文并未明确说明。

这或许暗示着某种神秘的临在,

即基督临在于贫穷者与边缘人的中间,

是“天主与我们同在”的一种具体展现。

或者,这可能是一种较为宽泛的认同,

或是与这些处境相似的人产生的连结,

就像耶稣在世时所经历的一样。

这种边缘化的境遇,

在耶稣受难的时刻最为强烈地展现出来,

而《玛窦福音》的叙述正是朝向这个方向发展的。

 

浙ICP备150336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