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一世纪热罗尼莫圣经诠释》就今天福音指出
这最后的讲论以所谓的“绵羊与山羊的比喻”
达到高潮,这个比喻仅出现在《玛窦福音》中。
事实上,比喻的部分仅限于 25:32-33,
其中将基督比作牧羊人,
并将万民比作绵羊与山羊。
这段话或许更适合作为一种“默示录”,
即由天上的神圣者(光荣的人子)所揭示的奥秘。
这些奥秘关乎最终审判出人意料的特质,
以及在人子“最小的弟兄们”中,
使其无形的临在变得可见。
牧羊人的形象在基督身上并不令人惊讶,
因为玛窦已经多次将耶稣描绘为达味的牧者
(参见 2:6;9:36;14:14;
对照《撒慕尔记下》5:2;
《厄则克耳先知书》34:23-24)。
将绵羊或公羊与山羊区分作为审判的象征,
出现在《厄则克耳先知书》34:17,
其中上主天主作为审判者,
站在他的以色列羊群中弱者的一方。
在白天,绵羊与山羊常被放在同一群中,
夜晚才会被分开。
这里,人子作为审判者,
坐在他的“光荣宝座”上(《厄诺书》45:3)。
令人惊讶的是,绵羊与山羊被视为来自“万民”的人,
这与传统上认为绵羊象征以色列,
而野兽象征外邦人(如《厄诺书》85-90)形成对比。
同样地,这段经文的基本要点似乎十分明确:
人类将根据他们对“我最小的弟兄们”的待遇接受审判,
这体现在六种慈善行为之中(参见《依撒意亚先知书》58:7;
《厄则克耳先知书》18:7, 16;
《约伯传》22:7;31:32;《多俾亚传》4:16)。
这六种行动,再加上埋葬死者(《多俾亚传》1:17),
构成了传统的“七件慈悲七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这段经文完全没有提及信仰。
被放置在右边(绵羊 = 义人)比左边(山羊 = 不义者)更为优越。
义人将承受“自创世以来,
为他们预备了的国度”
(25:34;参见《厄弗所书》1:4;《默示录》13:8;17:8),
而不义者则要进入“那给魔鬼和他的使者预备的永火里”(25:41)。
这并不意味着预定论,
即命定某些人得救或被诅咒,
而是展现天主不变的计划,
即那些实践这些善行的人,
将被视为他国度中有价值的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