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sus

目 录

十二月廿五日

子时弥撒(甲乙丙)

路2:1-14

 

那时,凯撒奥古斯都出了一道上谕,

叫天下的人都要登记:

这是在季黎诺作叙利亚总督时,初次行的登记。

于是,众人各去本城登记。

若瑟因为是达味家族的人,

也从加里肋亚纳匝肋城,

上犹大名叫白冷的达味城去,

好同自己已怀孕的聘妻玛利亚去登记。

他们在那里的时候,

她分娩的日期满了,

便生了她的头胎男儿,

用襁褓裹起,放在马槽里,

因为在客栈中为他们没有地方。

在那地区有些牧人露宿,

守夜看守羊群。

 


 

有上主的一个天使站在他们身边,

上主的光耀环照着他们,

他们便非常害怕。

天使向他们说:“不要害怕!

看,我给你们报告一个为全民族的大喜讯:

今天在达味城中,

为你们诞生了一位救世者,

他是主默西亚。

这是给你们的记号:你们将要看见一个婴儿,

裹着襁褓,躺在马槽里。”

忽有一大队天军,

同那天使一起赞颂天主说:“天主受享光荣于高天,

主爱的人在世享平安!”

 

《二十一世纪热罗尼莫圣经诠释》就今天福音指出:

路加将天主的救赎作为,

安置在人类历史的时间与地点框架内。

通过将耶稣的诞生置于凯撒奥古斯都的统治时期,

以及季黎诺任叙利亚总督的时代(2:1-2),

福音作者为救恩史设立了一个全球性的背景,

同时明确了耶稣诞生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对于早期教会来说,

凯撒奥古斯都的统治及其“罗马和平”

(Pax Romana)与路加的叙述具有强烈的共鸣。

路加不仅选择了帝国的黄金时代来描绘这项伟大的事件,

更藉此指出基督将超越罗马的统治,

为全人类带来圆满的和平。

《圣诞宣告》(Roman Martyrology)来源于教父时期,

其内容便呼应了这一理解。

 


 

从加里肋亚的纳匝肋,

到犹太白冷的旅程,

使耶稣与达味城产生联系。

尽管四部福音书都使用来源属格的表达来称呼耶稣“纳匝肋人耶稣”,

这一语法结构指明了个人的出生地,

并贯穿其一生的身份认同。

但却从未出现“白冷人耶稣”的说法。

根据先知的预言,默西亚必出自达味家族;

而达味王来自犹大的白冷城,

因此基督也将如此(米 5:1)。

玛窦通过家谱(玛 1:1-17)巩固了耶稣的血统,

而路加则通过人口普查(路 2:2-5)证实了圣家与白冷城的关系。

虽然若瑟和玛利亚居住在纳匝肋的原因并不清楚,

但玛窦和路加都强调这对夫妇的所在地是纳匝肋,

这一事实确认了它是耶稣的家乡。

至少,没有理由否认这是耶稣成长的合理地点。

 

路加将天主派遣其子耶稣的行动置于整个旧约的救赎工程之中。

基督是天主“仁慈怜悯”(1:78-79)的果实,

这种怜悯引领出破晓和日出的意象,

驱散黑暗,阴影与死亡。

这是路加叙述的重要比喻,

并将在路加著作的后续部分多次出现。

 

牧羊人纯粹的赞美,表达了他们所经历的事实,

也预示了那些回应喜讯之人所将获得的恩典;

这段经文中没有任何命令的成分。

牧羊人毫不犹豫地迅速行动,

表明了他们的信德。

他们离开自己的羊群与田野,

仅仅为了一个目的:

看一看天主“告诉他们的事”。

牧羊人到达白冷时,

他们发现一切如天使所言,

这一细节证实了他们的信德,

使他们能够出去向他人传报福音,

确实,其他人也因此信了他们的话(2:17-18)。

 


 

玛利亚在白冷城登记时临盆。“客栈”(kataluma)

的希腊词意与大众想象中耶稣出生的建筑结构不符。

Kataluma 指的是一种房屋,

其底层用作动物的厩舍,

而家人则住在二楼,有时甚至是三楼。

路加描述了一个大家族聚集在白冷城参加人口普查的情景,

他们可能都住在同一个祖传的家中

由于分娩时没有隐私空间,

玛利亚和其他未具名的人(肯定包括接生婆)前往下层的厩舍。

路加也用 kataluma 描述耶稣与宗徒们举行逾越节晚餐的房间(22:11),

因此为耶稣的诞生赋予了圣体的意涵,

这点也通过「马槽」一词得到强化,

该词在十节经文中出现了三次(2:7, 12, 16)。

此外,马槽还与依撒意亚先知的预言互相关联,

这段经文反映了分裂的主题:

“牛认识自己的主人,

驴也认识自己主人的槽;
以色列却毫不知情,

我的百姓却一点不懂。”(依1:3)

 

在最著名的天使显现之一中,

经文记载上主的天使“站在”或“降临”牧人身旁(ephistemi)(2:9)。

这一动词结构也出现在复活场景中,

当天使在墓旁遇见妇女(24:4)

及在宗徒大事录中向伯多禄显现(宗12:7)。

该动词暗示了神圣存在突然降临并与人类互动的情境。

以人作为与格(2:9;24:4)的用法证实了天使是主动掌控局势的行动者。

这一对 ephistemi 的理解使牧人与匝加利亚及玛利亚置于相同地位,

并通过他们将救恩历史的参与角色也延伸至我们。

 

天使军队的突然显现引入了婴孩叙事中的第三首赞歌。

这是一首赞美诗……

 

今天主前福音默想,圣神领我期盼今晚马槽前,

聆听圣婴耶稣重复对我说:“不要害怕”。

我深知在我每天的祈祷和使命执行中,

是这心灵的平安,领我体会主的亲临。

 

默观默想今天的福音,你看见什么?

 

+ZHYS

浙ICP备150336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