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耶稣来到伯多禄跟前时,
伯多禄坚决抗议,
不愿让耶稣替他洗脚。
但耶稣回答说:“我所做的,
你现在还不明白,
但以后你会明白。”(13:7)
洗脚行动的第一层解释出现在13:8–11节。
伯多禄坚持反对耶稣洗他的脚,
耶稣则语带警告地回应说:“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分。”
这是极其严厉的警告:与耶稣“无分”,
即意味着完全与他隔绝,无法获得永生。
听到这话,伯多禄立刻转变态度,
恳求耶稣连头带手也一并洗净。
但耶稣接着说:“沐浴过的人,
已全身清洁,只需洗脚就够了。
你们原是洁净的。”(13:10)
这似乎与前面所说“我若不洗你”相矛盾。
一方面耶稣表示若不洗,就不能有分于他;
另一方面却又说伯多禄已是“洁净的”。
从神学角度来看,这段对话隐含两层洁净的概念:
第一,是人必须经历由耶稣带来的“全身洗净”,
即领受圣神,使其根本上脱离罪恶。
犹太圣经与一些非正典著作中,
常将圣神的洗净视为罪的除去。
第二,即便已经“全身洁净”,
人仍需要持续的部分洁净,
例如“洗脚”,象征日常生活中继续接受基督的洁净与更新。
无论是根本的洁净还是持续的更新,
都是通过耶稣而来。
最后,耶稣从伯多禄转而谈及众门徒,
说他们都是洁净的,“但不都是。”
他指的是犹达斯——那将要出卖他的人。
耶稣为门徒洗脚后,
便坐回原位,对众门徒作出第二次解释,
这次的对象不再仅限于伯多禄,
而是所有的门徒。
在这一层解释中,耶稣将洗脚行动视为门徒间应当彼此效法的榜样。
他说:“你们称我‘师傅’、‘主子’,
你们说得对,我原来是。
既然我,主子和师傅,给你们洗脚,
你们也该彼此洗脚。”(13: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