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一世纪热罗尼莫圣经诠释》就今天福音指出
犹太社会中一些最严重的罪人纷纷前来听耶稣讲道,
这促使他用接下来的比喻作出回应。
然而,经师和法利塞人的观点也并非毫无道理。
税吏的职业在本质上是一种合法化的敲诈勒索。
他们与罗马的合作使他们成为民族的叛徒,
而且由于他们的职业涉及处理带有偶像图案的货币,
他们实际上被视为异教徒。
按照《法律》,如果耶稣与他们交往,
他就会被他们的污秽所沾染。
但耶稣主动接近他们,
这正表明所有罪人都有希望(参见5:27–32)。
娼妓因显而易见的原因,
理应成为怜悯的对象。
她们通常是被迫从事此类工作的,
可能是因为丈夫休弃了她们,
或者税吏为了追债将她们卖身偿还债务。
社会将她们视为犯奸淫者而排斥她们。
而非犹太籍的娼妓通常隶属于异教庙宇之下。
法利塞人和经师对耶稣的行为有两点抱怨。
首先,在他们的社会中,
圣洁和正义之人只与其他圣洁和正义之人来往。
这个观念使他们怀疑耶稣的宣讲和使命是否符合犹太传统。
其次,与罪人同行,就意味着自己成为罪人。
法利塞人和经师的存在意义(raison d’être),
就是制定一套能够引导人们过正义生活的系统,
并以此评判人们的行为。
从他们的角度来看,耶稣接近税吏和娼妓的行为,
不仅让自己陷入失败,也挑战了他们的教导。
因此,这些充满怜悯的比喻,
正展现出路加福音中特有的分裂主题。
在当时,一个人完全依赖家庭提供一切支持与帮助,
独立生活几乎是闻所未闻的。
所有人际关系和决定都围绕着家庭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