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3-20
四旬期第二周周四
路16:19-31
耶稣说:“有一个富家人,
身穿紫红袍及细麻衣,
天天奢华地宴乐。
另有一个乞丐,
名叫拉匝禄,满身疮痍,
躺卧在他的大门前。
他指望藉富家人桌上掉下的碎屑充饥,
但只有狗来舔他的疮痍。
那乞丐死了,天使把他送到亚巴郎的怀抱里。
那个富家人也死了,被人埋葬了。
他在阴间,在痛苦中举目一望,
远远看见亚巴郎及他怀抱中的拉匝禄,
便喊叫说:父亲亚巴郎!可怜我罢!
请打发拉匝禄用他的指头尖,
蘸点水来凉润我的舌头,
因为我在这火焰中极其惨苦。
亚巴郎说:孩子,你应记得你活着的时候,
已享尽了你的福,而拉匝禄同样也受尽了苦。
现在,他在这里受安慰,而你应受苦了。
除此之外,在我们与你们之间,
隔着一个巨大的深渊,致使人即便愿意,
从这边到你们那边去也不能,
从那边到我们这里来也不能。
那人说:父亲!那么就请你打发拉匝禄到我父家去,
因为我有五个兄弟,叫他警告他们,
免得他们也来到这痛苦的地方。
亚巴郎说:他们自有梅瑟及先知,听从他们好了。
他说:不,父亲亚巴郎!
倘若有人从死者中到了他们那里,他们必会悔改。
亚巴郎给他说:如果他们不听从梅瑟及先知,
纵使有人从死者中复活了,他们也必不信服。”
《二十一世纪热罗尼莫圣经诠释》就今天福音指出
这个比喻仅出现在《路加福音》中,
其他对观福音中并无相应的经文。
拉匝禄(Lazarus)这个名字也出现在《若望福音》中,
他是伯达尼的玛利亚和玛尔大之兄弟。
因此,有人推测,
此比喻中的拉匝禄是否影射《若望福音》
中被耶稣复活的人(若望福音11:1-44)。
尽管这一联系几乎无法证明,
但至少表明了路加与若望之间存在的关联,
而这种关联在其他两部对观福音中并不明显。
富翁与拉匝禄的比喻毫不妥协地教导了一个道理:
当人们将心灵寄托于金钱/米纳
(mammon,意为财富)而非天主的国时,最终将会发生什么。
第19-20节对比了两个人的境遇。
富翁(在西方传统中,他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Dives,
源自拉丁文,意为“富人”)身穿紫色长袍。
听众们很容易理解他的富有程度,
因为紫色染料来自一种小型贝类——海洋骨螺(murex),
12,000个贝壳只能提取1.4克染料,
只有皇室或极端富有的人才能穿紫色衣服。
这个富翁每天奢华宴饮,躺在长榻(triclinium)上(参见7:36-50);
而拉匝禄则卧在门口,全身长满溃疡。
桌上掉落的碎屑(16:21)是狗吃的食物,
而狗舔舐拉匝禄的伤口,更凸显了他的悲惨处境:
他甚至比那些被社会视为污秽和可憎的动物还不如。
然而,狗也可以表现出爱与怜悯,
而在此情境中,它们所展现的善心甚至超越了健康的人类。
这一细节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狗唾液具有药用价值的信念。
拉匝禄在“亚巴郎的怀抱”中安息,
呼应了犹太教后期逐渐发展的复活希望,
而这与富翁最终所在的阴府(Sheol)形成鲜明对比。
尽管富翁显然知道拉匝禄的名字(16:24),
但他向亚巴郎呼喊时,仍然把拉匝禄视为无物,
并且认为拉匝禄仍然应当听命于他。
他请求亚巴郎赐给他一滴水,而非得救。
这一细节揭示了他的思维依旧围绕自身的舒适,
他的灵魂已彻底迷失,
以至于他甚至未意识到自己的悲惨状况——
这个状况使他与爱和美善隔绝。
亚巴郎在16:25节中提醒他这一事实,
并指出其中的因果关系。
无法跨越的鸿沟才是审判的真正焦点:
富翁将在地狱之火中受苦,永远无法改变,
而拉匝禄则与亚巴郎共享平安和安慰。
富翁想到仍在世的兄弟们,
这是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表现出对他人需要的关注。
然而,他想要提供的帮助其实早已被给予,
因此这显得毫无意义(16:27-31)。
也许,这种毫无意义的关心,
反而是他唯一可能的救赎机会。
这个比喻的结尾肯定了耶稣的宣讲使命,并预示了复活。
一些学者注意到,在《创世纪》中,
亚巴郎曾展现伟大的待客之道(18:1-15),
这一点在比喻的最后场景中得到了呼应(16:22)。
拉匝禄躺在亚巴郎身旁,这象征着宴席中最尊贵的席位,
同时也预示了末世的盛宴(Somov and Voinov, 615-33)。
这一段的教导明确强调,
人应当将心灵寄托于天主的国,
而非沉迷于积累财富。
在这个比喻中,耶稣揭示了专注于钱财的后果:
人的心灵会变得盲目,对天主的国及其所包含的一切视而不见。
如果一个人无法在今世认出并承认天主的存在,
那么在来世,这一状况也不会改变。
富翁与拉匝禄的比喻正是对“无法事奉两个主人”(16:13)这一道理的验证。
今天主前福音默想,圣神领我看见比喻中,
那没留意或怜悯乞丐拉匝禄,
那连狗都不如的富家人的可怜。
在世时,他分不清什么是重要的,
死后他就更分不清了。
倘若身处烈火,干渴的我绝不会只要求那由指头尖蘸给我的水凉润我的舌头,
我会要求一桶水或一个能持续供水的水源。
我看见:对他人的需求或可怜处境置之不理,
将导致我对我自身真正需求的眼瞎与麻木。
因此,当看见有人身处困境时,
我要与他分享我拥有的资源,
以及主的爱,主的真理,主的生命。
这要求我每天必须默想主圣言,每天默观主。
默观默想今天的福音,你看见什么?
+ZH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