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个例子是祈祷(6:5-8),
可能是个人的祈求祷文
(6:9-13中的《天主经》的团体性状况表明,
这并非禁止公共礼仪祈祷,18:19-20也表明如此)。
这段论战对比了门徒的祈祷与犹太人及异教徒的祈祷,
后者从犹太人的视角来看,
似乎把教会视为第三民族(tertium gens)。
犹太伪君子“站立”在公众场所祈祷
(这是正常的祈祷姿势),
以便被人看见;
异教徒则用冗长的词句狂轰滥炸他们的神,
认为这样才能被听见。
禁食(6:16-18)是以色列常见的宗教实践,
通常与哀悼有关(如《民20:26》;
《撒上》7:6;《厄1:4》)。
尽管梅瑟法律只要求在赎罪日禁食(肋16:31),
但许多犹太人更频繁地进行禁食。
耶稣对禁食的态度模棱两可,
似乎并未在他的公开事工中出现(9:14-17);
然而,这里被视为复活节后的实践
(参见《十二使徒遗训》8:1)。
伪君子的虚伪表现在他们忧郁的外表上
(字面意思是“扭曲他们的脸”)。
再次强调隐秘性。
人应以油膏抹头,这是喜乐的象征,而非哀悼
(参阅咏104:15;《友》16:8)。
最终的报偿将来自天上的父,
很可能是在最后审判时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