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sus

目 录

2025-03-05

圣灰礼仪

玛6:1-6,16-18

 

耶稣说:“你们应当心,

不要在人前行你们的仁义,

为叫他们看见;

若是这样,你们在天父之前,

就没有赏报了。

所以,当你施舍时,

不可在你前面吹号,

如同假善人在会堂及街市上所行的一样,

 

为受人们的称赞;

我实在告诉你们,

他们已获得了他们的赏报。

当你施舍时,

不要叫你左手知道你右手所行的,

好使你的施舍隐而不露,

你父在暗中看见,必要报答你。

当你祈祷时,不要如同假善人一样,

爱在会堂及十字街头立着祈祷,

为显示给人;

我实在告诉你们,

他们已获得了他们的赏报。

至于你,当你祈祷时,

要进入你的内室,

关上门,向你在暗中之父祈祷;

你的父在暗中看见,必要报答你……

 

几时你们禁食,

不要如同假善人一样,面带愁容;

因为他们苦丧着脸,

是为叫人看出他们禁食来。

我实在告诉你们,

他们已获得了他们的赏报。

至于你,当你禁食时,

要用油抹你的头,洗你的脸,

不要叫人看出你禁食来,

但叫你那在暗中之父看见;

你的父在暗中看见,必要报答你。”

 


 

《二十一世纪热罗尼莫圣经诠释》就今天福音指出

在这篇讲道的结构中心,

耶稣探讨了三种虔诚的行为。

这段经文的重点

可能反映了公元70年后的背景,

即福音成书的时代。

雅木尼雅的辣彼与玛窦福音中的耶稣

都集中在宗教仪式行为(施舍,祈祷和禁食)上,

这些行为可能在圣殿献祭停止后依然被实践。

玛窦通过夸张和讽刺

(针对犹太“伪君子”和异教徒的敬拜行为)

来引发听众的特定行为。

如果将这些内容解读为对这些群体,

其行为及动机的直白描述,

便容易被误解。

对于耶稣的门徒来说,

这些“义行”不应是为了公众展示,

而要在暗中进行,

只为天主所见(这与5:16中的教导存在张力,

那里提到善行应当显明,以使旁观者光荣天父)。

类似对隐秘性的关注也出现在辣彼文献中(如《巴巴巴特拉》9b)。

 

施舍(字面意思是“施行仁慈”;

参阅5:7;9:13;12:7;欧6:6)

在以色列的虔诚信仰中根深蒂固(参阅申15:11;多12:9)。

耶稣的门徒(6:2-4)被告诫要避免犹太“伪君子”那种炫耀的施舍方式。

这里的“伪君子”一词源自“演员”一词,

指向向世人呈现特定面具的行为,

这是古代论战中的常见指控。

吹号角可能仅仅是夸张施舍行为的隐喻,

也可能指圣殿中的号角形捐款箱,

硬币投入时会发出响声。

相反,门徒应“在暗中”施舍,

只让全知的天父知道。

 


 

第二个例子是祈祷(6:5-8),

可能是个人的祈求祷文

(6:9-13中的《天主经》的团体性状况表明,

这并非禁止公共礼仪祈祷,18:19-20也表明如此)。

这段论战对比了门徒的祈祷与犹太人及异教徒的祈祷,

后者从犹太人的视角来看,

似乎把教会视为第三民族(tertium gens)。

犹太伪君子“站立”在公众场所祈祷

(这是正常的祈祷姿势),

以便被人看见;

 

异教徒则用冗长的词句狂轰滥炸他们的神,

认为这样才能被听见。

禁食(6:16-18)是以色列常见的宗教实践,

通常与哀悼有关(如《民20:26》;

《撒上》7:6;《厄1:4》)。

尽管梅瑟法律只要求在赎罪日禁食(肋16:31),

但许多犹太人更频繁地进行禁食。

耶稣对禁食的态度模棱两可,

似乎并未在他的公开事工中出现(9:14-17);

然而,这里被视为复活节后的实践

(参见《十二使徒遗训》8:1)。

伪君子的虚伪表现在他们忧郁的外表上

(字面意思是“扭曲他们的脸”)。

再次强调隐秘性。

人应以油膏抹头,这是喜乐的象征,而非哀悼

(参阅咏104:15;《友》16:8)。

最终的报偿将来自天上的父,

很可能是在最后审判时实现。

 


 

今天主前福音默想,

圣神领我以一个新领会进入四旬期:

我守斋不那么是为主,

而是为我在世有需要的手足。

近日得知一位年仅36岁的朋友已进入癌症末期,

义不容辞的,我会为她祈祷,

守斋,给她经济上的帮助,

我也会尽可能地陪伴她,

缓和病魔对她的摧残,

让主的光照进她的心灵,

这位分享主苦难的姊妹。

 

默观默想今天的福音,你看见什么?

+ZHYS

浙ICP备150336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