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sus

目 录

 

西满伯多禄的认信部分

续了此前门徒们在海上风暴平息时的共同宣认(玛14:33),

但此时焦点从先知身份

转向耶稣真正的身份——默西亚(即“受傅者”)。

伯多禄补充称耶稣为“永生天主之子”,

此举明确表明耶稣乃达味家族的受傅君王,

而非部分犹太人所期待的“亚郎的默西亚”

(如昆兰团体所信,见1QS 9:11;1QSa 2:17-21)

以色列的君王曾被称为“天主之子”(参咏2:7),

而“永生天主”可能是对异教神祇的有意驳斥,

凯撒勒雅·斐理伯正是敬奉偶像之地(如咏135:15-18)。

然而,《玛窦福音》早已暗示,

“天主之子”不仅仅是一个人类的默西亚称号,

而是指向耶稣与天主独特的父子关系(见玛1:18, 20;11:27)。

伯多禄的认信获得耶稣的祝福,

显现他并非凭藉人的聪明,

而是得自天主的启示(参迦1:12, 16-17),

因而获得新的使命。

 

这段独属《玛窦福音》的记载(玛16:17-19)

包含了许多闪米特式表达(如“约纳的儿子”之名、

“肉和血”一词,以及“伯多禄/磐石”的字义双关,来源于亚兰文“刻法”),

可能源自更早的教会传统,

尤其是在安提约基雅,

伯多禄曾发挥重要作用(迦2:11-14)。

耶稣赋予西满新名——“伯多禄”,意即“磐石”,

象征新子民的诞生,

正如天主曾改亚巴郎之名,

使其成为以色列的始祖(创17:5;依51:1-2)。

这磐石”可指伯多禄的认信(如奥利振的观点),

或指伯多禄所宣认的基督

(如格前3:11,奥斯定的看法),

但最可能的解释是伯多禄本人即是那磐石

(如《伯多禄伪经》17:19)。

基督,作为新撒罗满,

正在建立他的圣殿,即“教会”(ἐκκλησία),

此词在《七十贤士译本》中常用于指以色列。

“阴间的门”,即死亡的权势或地狱之门,

决不能战胜她(可能指磐石,或更可能指基督的教会)。

《玛窦福音》或许暗示,阴间之门的开启,

可能释放邪恶势力降临于世(默9:1-6)。

 

浙ICP备150336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