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一世纪热罗尼莫圣经诠释》就今天福音指出
在这段意义深远且备受争议的经文中,
首次描述了教导权柄的传递。
《马尔谷福音》对此段的记载较短,
并对西满伯多禄的描绘较为消极,
他未能真正理解自己所认信的耶稣为默西亚
(谷8:27-30;参路9:18-21)。
相较之下,《玛窦福音》则以祝福回应伯多禄的认信,
并宣布他将肩负新的使命。
这一事件发生在凯撒勒雅·斐理伯,
即古代巴尼雅斯,一座供奉牧神潘的城市,
后由黑落德·斐理伯——
黑落德·安提帕的兄弟——重建,
以尊荣罗马皇帝。
耶稣与门徒此时已北行约二十里,
远离加里肋亚海。
耶稣最初询问众人对“人子”的看法
(这是耶稣对自身的自称,见玛16:15),
反映出当时犹太人对默西亚的多元期待。
有人认为耶稣是若翰洗者,
这一观点曾由黑落德·安提帕提出(玛14:2);
关于厄里亚的再临,
源自《玛拉基亚先知书》(玛3:23-24;
参《德训篇》48:10);“或先知中的一位”
或许指梅瑟所预言的那位“如同他一样的先知”(申18:15-20)。
唯独《玛窦福音》提及耶肋米亚,
这位先知在本福音中占有特殊地位(玛2:17;27:9),
或许表明福音成书于耶路撒冷陷落(公元70年)之后,
因耶肋米亚曾目睹巴比伦攻陷圣城(耶22: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