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一世纪热罗尼莫圣经诠释》就今天福音指出
门徒的迟钝在本段中达到顶峰。
他们将耶稣关于法利塞人和
黑落德的“酵母”的言论理解为字面意思,而非象征意义。
耶稣察觉到他们的误解后,
接连提出五个修辞性问题,
并随之询问在他两次奇迹性地增饼之后,
所收集的零碎篮数(谷6:30-44;8:1-10)。
所有这些问题都涉及对事实的正确领悟,
但即使回顾这两次增饼奇迹,
门徒依然未能真正明白其深层含义,
听众也同样未能完全理解。
在本段经文中,两个关键问题是:(1) 法利塞人和黑落德的酵母;
(2) 两次增饼的奇迹。
篮子数量(喂饱五千人的十二篮与喂饱四千人的七篮)虽具有象征意义,
但不同的诠释者对此有不同解读,
因此进一步的推测对理解本段意义助益不大。
耶稣警告门徒提防“法利塞人的酵母和黑落德的酵母”(谷8:15)。
“酵母”在圣经及当时文学中常象征道德上的腐化(参阅格前5:6-8;迦5:9;普鲁塔克《罗马问题》109;佩尔修斯《讽刺诗》1.24;参见Donahue & Harrington, 352)。
然而,这里我们可以进一步具体化法利塞人和黑落德的腐化,
而不仅仅是一般性的道德堕落。
正如前文所见,
法利塞人逐步被描绘为掌控
以色列传统权威并不断挑战耶稣同样的权威。
法利塞人负面形象的顶点出现在谷3:1-6,
当时他们与黑落德党人合谋要除掉耶稣。
而在上一段经文(谷8:11-13)中,
法利塞人与耶稣发生了最公开的对抗,
直接质疑他的权威,
并像撒殚在旷野中试探他一样试探他。
到了谷8:14,法利塞人已成为耶稣的坚定对立者,
试图运用权力来阻挠耶稣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