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2-15
常年期第五周周六
谷8:1-10
当那些日子,又有一大群人,
没有什么吃的了。
耶稣叫过门徒来,
给他们说:“我很怜悯这批群众,
因为他们同我在一起已经三天,
也没有什么可吃的了。
我若遣散他们空着肚子各自回家,
他们必要在路上晕倒;
况且他们中还有些是从远处来的。”
门徒回答说:“在这荒野里,
人从那里能得饼,使这些人吃饱呢?”
耶稣问他们说:“你们有多少饼?”
他们说:“七个。”
耶稣就吩咐群众坐在地上,
拿起那七个饼来,祝谢了,擘开,
递给他的门徒,叫他们分开;
他们就给群众分开。
又有几条小鱼,耶稣祝福后,
也吩咐把这些小鱼分开。
人都吃饱了,
把剩下来的碎块收集了七篮子。
人数约有四千;
然后耶稣遣散了他们,
即刻同门徒上船,
来到了达玛奴达境内。
《二十一世纪热罗尼莫圣经诠释》就今天福音指出
耶稣仍在德卡坡里某个未明地点,
喂饱了一大群人,这次是四千人。
尽管这一奇迹与喂饱五千人的事件(谷6:30-44)相似,
但细节较少,并包含了一些显著的不同之处。
部分“注释者认为,
这是对谷6:30-44的简单重复,
但从马尔谷的叙述架构来看,
尤其是他使用再一次”(谷8:1)
将两次奇迹联系起来,
这段经文应被视为叙述结构的一部分。
耶稣直接向门徒表达了他对群众的“怜悯”
(希腊文:splanchnizomai;思高本译为“怜悯”),
他担忧若将他们饿着遣散回家,他们会在路上昏倒。
这些话是耶稣直接表达的,
而非经由叙述者转述。
此次耶稣的怜悯源于群众的饥饿,
而非如喂饱五千人时因他们如同“没有牧人的羊群”(参阅谷6:34),
因此本段经文未提及耶稣的训导。
令人惊讶的是,门徒竟然对耶稣能否喂饱群众提出疑问(谷8:4),
尽管他们刚刚目睹他喂饱五千人。
他们问道:“在这荒野里,
人从那里能得饼,使这些人吃饱呢?”
这不仅突显出门徒日益加深的迟钝,
也展现出马尔谷如何刻意描绘耶稣具备天主在《出谷纪》
16章中供应以色列子民玛纳的同样能力。
这一奇迹亦将耶稣对群众的关怀,
与天主在旷野中眷顾以色列民的动态相联系,
预示他们进入应许之地的旅程。
本次奇迹没有详尽描述群众就餐前的安排(参阅谷6:39-40),
这削弱了该事件的默西亚色彩(参阅谷6:30-44的注释)。
在叙述上,奇迹本身的描述相对简短(谷8:6),
但依然保留了与谷6:41相同的圣体圣事意涵——
耶稣拿起饼,祝谢,擘开,递给众人。
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他也为几条鱼祝福(谷8:7)。
众人都吃饱后,门徒收拾了七篮剩余的碎块。
关于篮子的象征意义,稍后在谷8:14-21中会进一步讨论。
这一与谷6:30-44平行的叙述,
进一步加强了耶稣在此前所展现的相同特质,
然而,故事发生的地理位置表明,
他的使命已在外邦地区取得成功。
紧接在治愈聋哑人(谷7:31-37)之后,
本事件确立了耶稣在外邦地区的正面影响,
并体现了他对全人类的包容视野,
彰显了天主救恩计划不仅限于以色列,
而是扩展至所有民族。
耶稣的成功预示着福音运动的扩展,
不仅局限于加里肋亚和犹太地区,
更可能与罗马帝国形成对比与冲突。
喂饱众人后,耶稣前往达玛奴达(部分手抄本记载为“山地”),
其确切位置不详。在玛窦福音的平行记述中,
提到的是“玛加丹”,部分抄本作“玛达拉”或“玛达兰”,
表明达玛奴达可能位于加里肋亚海西北角附近。
今天主前福音默想,
圣神领我在心里提问:“主不在群众跟他在一起一天或两天后,
趁大伙儿还有食物时遣散群众的原因是什么?”
由今天福音的增饼奇迹,
我得的明了是:主在群众跟他在一起三天,
食物吃尽后遣散群众,
是为引领世人明了,
当人一无所有时,
主供应,人可以依赖主。
我开始明了圣人,
尤其是殉道圣人能如此英勇,
正是在圣人一无所有时,主供应。
我相信在我一无所有时,主也会供应。
这让我对看不见的未来有依靠感,
对我惧怕的可能迫害得坚忍的信心。
默观默想今天的福音,你看见什么?
+ZH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