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2-11
常年期第五周周二
谷7:1-13
法利塞人和一些从耶路撒冷来的经师,聚集到耶稣跟前。
他们曾看见他的几个门徒用不洁的手,
就是用没有洗过的手吃饭——
原来,法利塞人和所有的犹太人,
都拘守先人的传授:若不仔细洗手,就不吃饭;
从街市上回来,若不先沐浴,也不吃饭;
还有其他许多按传授应拘守的事:
如洗杯,洗壶,洗铜器等——
法利塞人和经师们就问耶稣说:“
你的门徒为什么不遵守先人的传授,
而用不洁的手吃饭?”
耶稣对他们说:“依撒意亚论你们这些假善人预言的真好,
正如所记载的:‘这民族用嘴唇尊敬我,他们的心却远离我。
他们恭敬我,也是虚假的,因为他们所讲授的教义,是人的规律。’
你们离弃天主的诫命,而只拘守人的传授。”
又向他们说:“真好啊!
你们为拘守你们的传授,竟废除了天主的诫命。
梅瑟原说过:‘你该孝敬你的父亲及你的母亲;’
又说:‘咒骂了父亲或母亲的,应处以死刑。’
你们却说:人若对父亲或母亲说:我所能供养你的,已成了‘科尔班’,
即‘献仪’,那么就许那人不必再为父母做什么了:
这样你们便为了你们所传授的遗教,废弃了天主的话;
并且你们还行了许多其它诸如此类的事。”
《二十一世纪热罗尼莫圣经诠释》就今天福音指出
有一些法利塞人和来自耶路撒冷的经师前来,
质疑耶稣的门徒为何不遵守某些洗涤习惯。
公元一世纪,加里肋亚与耶路撒冷之间在文化和宗教上关系密切,
因此经师们的到来并不令人意外。
谷7:3-4特意解释了法利塞人及所有犹太人的传统习惯,
这很可能是为了马尔谷的外邦读者而作。
需要解释犹太习俗的事实,
表明马尔谷的主要读者群体是外邦人。
然而,也应该严肃对待这段经文的背景,
因其前后分别发生在外邦地区的两次治愈
(谷7:24-30;7:31-37)以及一次喂饱群众的奇迹(谷8:1-10)。
谷7:3提到长老的传统,
要求遵循特定的洗涤习惯,
这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核心争论,
即究竟谁有权决定文化规条。
所谓的“礼仪洁净”主要涉及
因接触某些不洁事物而导致的状态。
根据犹太律法,
凡接触礼仪上的污秽
(例如月经,遗精,接触尸体,处理不当的血液等),
都不得进入圣殿。
需要强调的是,
礼仪上的不洁并非罪恶,
而是礼仪上的状态。
礼仪洁净仅仅是犹太人
(以及所有古代文化群体)对“污秽”的普遍理解,
接触这些不洁事物后需要洁净。
然而,礼仪上的不洁并不等同于道德上的不洁,
因为不同群体对“罪”的定义各有不同。
道德上的污秽虽然不会阻止人接触圣殿或圣物,
但它却会玷污以色列的土地,
并严重导致人远离天主。
在耶稣回答法利塞人的问题时,
他立即指出他们的问题中所隐含的审判态度。
法利塞人假定,如果耶稣的门徒不遵循长老的洗涤规矩,
他们就处于不洁的状态,从而陷入罪恶之中。
但值得注意的是,法利塞人并未明言这一点。
马尔谷呈现的法利塞人似乎过分强调礼仪洁净,
而耶稣对此并不认同。
然而,争论的焦点并非具体的洗涤规定,
而是对天主的真正敬畏。
耶稣引用《依撒意亚先知书》29:13(七十士译本),
唤起先知们普遍的批判,
即指责人们用人为的传统掩盖对天主的真正敬畏
(参阅依1:10-20;58:1-14;亚5:21-24)。
马尔谷暗示,
法利塞人认为遵守长老的洗涤传统就等同于敬畏天主,
尽管经文并未表明法利塞人持有这种观点。
在谷7:9-13中,耶稣进一步批评他们,
举例说明科尔班(qorban)奉献的做法。
科尔班是一种将世俗财物献给天主的誓愿,
使其不再用于人的需求。
耶稣将此实践解读为违反了天主“孝敬父母”的诫命。
他在批判中指出:“你们便为了你们所传授的遗教,
废弃了天主的话;并且你们还行了许多其它诸如此类的事”(谷7:13)。
这场原本关于洗涤习惯的争论,
迅速演变成对法利塞人整体信仰观念的批判。
耶稣根本性地质疑了
法利塞人是否有能力
忠实地解释和应用所承受的传统,
从而质疑了他们作为以色列子民精神领袖的职责和权威。
今天主前福音默想,
圣神领我看见,
身为主的人——
神长,父母,传道员,灵修陪伴者,
我们被授予特殊职责和权威。
我要留意在生活中,服事中,
在教养他人中,我是否忠实的传递主。
这些日子,我的同伴和我来到一个堂口陪伴年轻人。
我们利用机会每天分享一个圣人故事。
昨天分享的是卡洛•阿库蒂斯。
四分之三的年轻人认真听故事,
四分之一的,不是分心,
动来动去,写作业,讲话,
就是玩拒绝交出的手机。
这为团体形成干扰,
尤其是在最后的5分钟,
当大家静心写下卡洛令他们感动,
佩服的是什么,
以及同学愿意请圣人
为他们代祷的是什么的时候。
我感到悲伤与愤怒。
在数次提醒仍得不到配合时,
我请不能安静的学生离开教室,
去对面的教室做他们自由想做的事。
那些孩子就起身离开了。
留在教室写感想孩子的寂静和
对门教室孩子的喧哗形成了强烈对比。
耶稣无法感动那些执拗的法利塞人,
然而耶稣并没有放弃他们。
最终,十字架上的主为世人祈祷:“父啊!宽恕他们吧!
他们不知道他们做的是什么!”
法利塞人会进天国,
这些“心理严重受伤的孩子”也会进天国,
只是可惜,他们要等来世才领会主的圣善与真生命的给于。
我为今天因孩童创伤而感受不到主的受苦世人祈祷,做刻苦。
默观默想今天的福音,你看见什么?
+ZH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