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1-26
常年期第三主日(丙)
路1:1-4;4:14-21
德敖斐罗钧座:关于在我们中间所完成的事迹,
已有许多人,依照那些自始亲眼见过,
并为真道服役的人所传给我们的,
着手编成了记述,我也从头仔细访查了一切,
遂立意按着次第给你写出来,
为使你认清给你所讲授的道理,正确无误……
耶稣因圣神的德能,回到加里肋亚。
他的名声传遍了临近各地。
他在他们的会堂内施教,受到众人的称扬。
他来到了纳匝肋,自己曾受教养的地方;
按他的习惯,
就在安息日那天进了会堂,
并站起来要诵读。
有人把《依撒意亚先知书》递给他;
他遂展开书卷,找到了一处,
上边写说:“上主的神临于我身上,
因为他给我傅了油,
派遣我向贫穷人传报喜讯,
向俘虏宣告释放,向盲者宣告复明,
使受压迫者获得自由,宣布上主恩慈之年。”
他把书卷卷起来,交给侍役,就坐下了。
会堂内众人的眼睛都注视着他。
他便开始对他们说:“你们刚才听过的这段圣经,今天应验了。”
《二十一世纪热罗尼莫圣经诠释》就今天福音指出:
这四节经文构成了路加福音的开场白,
被誉为路加独特的标志性陈述。
在新约中,没有其他作者有类似的表达。
它不仅显示了作者较高的教育背景和社会经济地位——
因为接受这样的教育需要一定的财富基础——
还透露了他撰写福音时所依赖的资料来源,
并展示了他写作的目标群体。
这段序言是一种被称为“周期句”的文学形式,
源自古典文学,其特点是通过一系列原因和
限定条件引出主要子句或谓语,
而主要子句通常置于句尾。
古代作家如修昔底德和西塞罗,
以及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斯在《犹太战争》和
《犹太古史》中也使用过类似的句式。
这种文体的学术性表明作者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与传统上认为路加是医生(参见《歌罗西书》4:14)的观点一致。
开篇词“epeideper”(通常翻译为“既然”或“因为”)引出句子,
解释了促使路加撰写福音的原因。
首先,他提到,“已有许多人……着手编成了记述。”
从历史批判的角度来看,
这句话揭示了关于福音传统的整体信息。
然而,我们无法确切知道有多少人尝试编写完整或部分福音,
也无法确知路加可用的文本数量。
这一表达却强调了福音文本历史的多样性,
并暗示从一开始,一些文本比其他的更可信。
随后,路加解释了他的目标:他并非仅仅在撰写历史或传记,
而是记录“在我们中间所完成的事迹”(1:1)。
如果说路加运用周期句提升其作品的文学地位,
那么这些文字则进一步解释了作品的内容。
这部作品并非仅仅是对过去人物和事件的静态描述,
而是对一个既完成又在完成中的活生生运动的动态叙述。
这种末世论的视角贯穿了路加的福音和宗徒大事录,
构成了解释路加两卷著作的基础。
第2节延续了“epeideper”所引出的条件,
对这些事件及其应验的来源进行了阐释。
路加依赖目击者的见证,
这种做法反映了整个福音传统,
即取信仰群体的生活与文化为素材,
适应各种需求,并将这些传承给下一代。
在路加福音第24章的复活叙事中,
这些目击者并非冷眼旁观者;
他们听到并理解了两位天使所说的话,
但只有在回忆起耶稣在加里肋亚对他们的教导后,
才明白其意义(24:8-9)。
对于释经学者而言,
这种双重经验是理解和
诠释路加所作“从头仔细访查”(1:3)的关键。
这也为当代文本和文学批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判断路加所用材料准确性的标准
在于其是否符合那些基督追随者的信仰体验。
路加在前文解释了背景之后,
接着向读者说明,他也计划写作,
并且将以“仔细访查”和“按着次第”(1:3)进行创作。
这暗示其他叙述欠缺此种品质。
路加提到的“德敖斐罗”(字面意思是“天主的朋友”),
既可能是个人化的称呼,也可能具有神学意义。
虽然几乎不可能确知这个人的身份,
但他可能是个富有的赞助者,政府官员,
教会领袖,或者三者兼而有之。
有学者甚至认为路加是在直接向读者或福音的听众讲话。
无论这一观点是否准确,
它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解读文本的有益视角。
周期句以“为使你认清给你所讲授的道理,
正确无误”(1:4)的目的子句结束,
从而完成了序言。
若将路加撰写序言的意图理解为
对后续内容进行不加批判的解读,
那将是误解。路加希望读者明白,
他所写的是对一位慈爱的天主
渴望拯救人类的活生生信仰的回应。
路加的福音以及宗徒大事录所证实的,
是宣讲基督的事工,受难,
死亡和复活的核心信息,即“宣讲”(kerygma)。
通过洗礼,所有信徒被纳入其中。
序言提醒读者,需要以适当的心态来倾听和
关注福音中蕴含的救赎性宣讲。
信徒被引入一种神圣的奥秘——
这奥秘不是要被破解,
而是要被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