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义人”,若瑟完全按照天使的指示行事(2:13–14)。
在整个耶稣诞生的叙述中,
若瑟始终默默地履行他的责任,
未曾说过一句话。
他的形象体现了玛窦福音中“义德”(dikaiosunē)的重要概念,
即实际上顺从圣父的旨意(3:15;5:6, 10;6:1, 33;21:32)。
此处,若瑟的义行意味着圣家如同天主的许多子民一样,成为了逃亡者。
然而,这不仅仅是另一个家庭为逃避死亡而逃亡的故事。
藉着欧瑟亚先知书(11:1)的引用,
玛窦已经预示了圣家的归回,
并阐明耶稣重演了天主子民以色列的经历
(同时反向模仿了梅瑟的行程,参阅出2:11–4:31)。
“我的儿子”在欧瑟亚原文的预言中指的是出埃及的以色列。
正如以色列/雅各伯下到埃及(创46),
又在梅瑟的带领下从埃及上来(出12),
天主之子耶稣亦重演了以色列的故事。
若瑟“在夜间”逃离,可能是另一个回响,
因为后来的犹太传统认为出埃及是一场夜间的逃亡。
玛窦的叙述在基督内描述了一个新的出埃及。
夹在逃往埃及与返回之间,
是一个暴力谋杀的悲惨故事。
这种残暴行径符合黑落德的性格(参阅《犹太古事记》17.173–78;
《犹太战争》1.550–551),
尽管当时的文献并未记载此事件。
其重要性在于其与更广泛圣经故事的关联。
正如梅瑟时代的法老(出1:15–22),
黑落德下令杀害以色列男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