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sus

目 录

 

耶路撒冷或巴勒斯坦塔木德规定,

十个男子是举行公开祈祷所需的法定人数,

即“米尼安”。因此,

它也将十三岁定为男孩成人的年龄。

那么,路加是否希望读者将耶稣视为圣殿米尼安的一员?

尽管耶路撒冷塔木德成书于公元四世纪,

其来源至少可以追溯到二世纪。

无论细节的准确性如何,

路加似乎对当时的犹太教了解颇深,

从而让读者联想到耶稣在圣殿中的

时间相当于第一世纪的成人礼“巴尔·米兹瓦”。

 

父母寻找三日才找到耶稣,

这一时间跨度预示了他在同一城市经历的受难,

死亡与复活,从而构成一段首尾呼应的叙事结构,

其闭合点是耶稣在耶路撒冷圣殿中讲道后被捕(22:53)。

耶稣对玛利亚问题的回答(2:48–49)并非不敬,

而是直截了当,这让他的父母感到困惑。

随后,耶稣与他们一同回到纳匝肋,

并如路加所述,服从他们。

然而,这次事件向父母及读者表明,

他的生命并不局限于自然关系与熟悉的地理环境。

 

玛利亚不断成长于她的信德中,

这从加俾额尔向她报喜时就已开始。

作为一位先知,她将这一事件珍藏于心,

正如所有先知所做的那样,

细细思量这召叫的深意。

 

浙ICP备150336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