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样地,耶稣也必须被高高举起在十字架上,
使凡信靠他的人,
都能获得永生(藉着圣神的恩赐)。
这正浓缩在那句广为人知的
第16节中:“天主这样爱了世界,
甚至赐下了他的独生子,
使凡信他的人不至丧亡,
反而获得永生。”(永生,藉着圣神。)
在第17至21节中,
耶稣解释他被派遣来,
并非为审判世界,而是为拯救世界。
然而,审判对某些人而言又是不可避免的。
信从耶稣的人,不受审判;
而不信者,因不信天主独生子的名,
早已在审判之下。经文明确指出,
信从耶稣是获得圣神恩赐的必要条件。
作者接着以默示性语言,
总结整个人类历史的图景。
那“光”(即耶稣)已来到世界,
但人们却更爱黑暗(撒殚及其作为),
胜过爱光明。因为他们的行为是恶的,
故此避开光明,免得他们的恶行显露出来。
但反之亦然:凡“实行真理”的人(即按真理而生活),
就来到光明前,使他所行的被显明是“在天主内”完成的,
也就是说,是顺从天主旨意而行的。
在默示文学的二元宇宙观中,
这两类人代表了人类的两种根本取向。
若望在此将他们呈现为全人类面临的两条道路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