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席间,依斯加略的犹达斯出声反对,
质疑这香膏的使用,
声称若将其出售,
可得三百块德纳,“施舍给穷人”。
但福音作者揭露他的真实动机:
犹达斯并非关心穷人,
而是掌管钱囊,经常从中盗取款项。
耶稣随即回应,肯定玛利亚的行为,
表示她其实是在为他的安葬而预作准备
(尽管她自己可能尚未意识到)。
耶稣说道:“穷人常与你们在一起,我却不常在。”(12:8)
这段经文的主旨清晰:
玛利亚的行为融合了卑微的服务与对主的尊荣,
耶稣则肯定这份出自爱与信德的表达,
并再次流露出他对即将来临的死亡的认识。
接下来的三节经文描述了拉匝禄复活后的舆论风暴。
有大批群众从耶路撒冷前来伯达尼——
他们既是为了亲眼见耶稣,
也因好奇想一睹那位被复活的拉匝禄。
这件神迹令许多前来吊唁的人相信了耶稣。
宗教当局对此极为不安,
因为因拉匝禄而信从耶稣的人愈来愈多,
于是祭司长们竟决意连拉匝禄一同杀害。
这一段突显出耶稣行神迹所带来的巨大反响:
群众的热情高涨,宗教权威却因失控的民心而惊惶。
此处描写也为即将展开的耶稣荣进耶路撒冷预作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