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sus

目 录

2025-04-14

圣周一

若12:1-11

 

逾越节前六天,耶稣来到伯达尼,

就是耶稣从死者中唤起拉匝禄的地方。

有人在那里为他摆设了晚宴,

玛尔大伺候,而拉匝禄也是和耶稣一起坐席的一位。

那时,玛利亚拿了一斤极珍贵的纯“拿尔多”香液,

敷抹了耶稣的脚,并用自己的头发擦干,

屋里便充满了香液的气味。

那要负卖耶稣的依斯加略犹达斯——

即他的一个门徒——

便说:“为什么不把这香液去卖三百块‘德纳’,

施舍给穷人呢?”他说这话,

并不是因为他关心穷人,

只因为他是个贼,掌管钱囊,

常偷取其中所存放的。

耶稣就说:“由她罢!

这原是她为我安葬之日而保存的。

你们常有穷人和你们在一起;

至于我,你们却不常有。”

有许多犹太人听说耶稣在那里,

就来了,不但是为耶稣,

也是为看他从死者中所唤起的拉匝禄。

为此,司祭长议决连拉匝禄也要杀掉,

因为有许多犹太人为了拉匝禄的缘故,

离开他们,而信从了耶稣。

 

《二十一世纪热罗尼莫圣经诠释》就今天福音指出

翌日,也就是离逾越节还有六天的那天,

耶稣从厄弗辣因动身,

来到伯达尼——那是拉匝禄

他两位姊妹玛尔大与玛利亚的家。

拉匝禄是那位曾被耶稣从死者中复活的人。

 


 

如同上次(见路10:38–42),

玛尔大仍忙于准备饮食,

而玛利亚则取出一瓶珍贵的香液——

由极昂贵的纯拿尔多香膏制成——

抹在耶稣的脚上,

随后用自己的头发将脚擦干。

香膏的香气弥漫全屋。

 

若细读傅抹的细节,

可发现作者似乎未完全

掌握犹太人当时的傅油礼仪,

而将两种仪式融合在一起:

一种是为尊贵者傅抹头部(通常在宾客受欢迎的场合),

另一种则是旅途归来时的洗脚礼(表示接待与服侍)。

正常洗脚应使用水,并用布擦干;

而傅头之油则不可擦去。

 

然而,这里玛利亚既是傅脚,

又是以头发擦干,显示出一种深度的谦卑与亲密。

可能作者受路加7:38记述那位在耶稣脚前哭泣,

以头发拭泪的女子影响,

在此融合了两种传统,

但未清楚分辨其典礼意义。

 


 

席间,依斯加略的犹达斯出声反对,

质疑这香膏的使用,

声称若将其出售,

可得三百块德纳,“施舍给穷人”。

但福音作者揭露他的真实动机:

犹达斯并非关心穷人,

而是掌管钱囊,经常从中盗取款项。

 

耶稣随即回应,肯定玛利亚的行为,

表示她其实是在为他的安葬而预作准备

(尽管她自己可能尚未意识到)。

耶稣说道:“穷人常与你们在一起,我却不常在。”(12:8)

 

这段经文的主旨清晰:

玛利亚的行为融合了卑微的服务与对主的尊荣,

耶稣则肯定这份出自爱与信德的表达,

并再次流露出他对即将来临的死亡的认识。

 

接下来的三节经文描述了拉匝禄复活后的舆论风暴。

有大批群众从耶路撒冷前来伯达尼——

他们既是为了亲眼见耶稣,

也因好奇想一睹那位被复活的拉匝禄。

 

这件神迹令许多前来吊唁的人相信了耶稣。

宗教当局对此极为不安,

因为因拉匝禄而信从耶稣的人愈来愈多,

于是祭司长们竟决意连拉匝禄一同杀害。

 

这一段突显出耶稣行神迹所带来的巨大反响:

群众的热情高涨,宗教权威却因失控的民心而惊惶。

此处描写也为即将展开的耶稣荣进耶路撒冷预作铺垫。

 


 

今天主前福音默想,

圣神领我看见,主在离开这个世界前,

渴望再去一趟伯达尼。

拉匝禄,玛尔大,

玛利亚三兄妹的爱支撑即将受苦受难的主。

今天,与受苦世人认同的主仍在受苦,

愿我爱主的心能成为主今天的“伯达尼”。

 

默观默想今天的福音,你看见什么?

 

+ZHYS

浙ICP备150336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