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sus

目 录

2025-03-29

四旬期第三周周六

路18:9-14

 

耶稣也向几个自充为义人,

而轻视他人的人,

设了这个比喻:“有两个人上圣殿去祈祷:

一个是法利塞人,另一个是税吏。

那个法利塞人立着,心里这样祈祷:

天主,我感谢你,

因为我不像其他的人,

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

我每周两次禁食,

凡我所得的,都捐献十分之一。

那个税吏却远远地站着,

连举目望天都不敢,

只是捶着自己的胸膛说:

天主,可怜我这个罪人罢!

我告诉你们:这人下去,

到他家里,成了正义的,

而那个人却不然。

因为凡高举自己的,必被贬抑;

凡贬抑自己的,必被高举。”

 

《二十一世纪热罗尼莫圣经诠释》就今天福音指出

如同那些寻找天国征兆的人(17:20),

这个比喻回应了那些寻求天主恩宠的人。

这两个人之间的对比再明显不过,

这也是《路加福音》分裂主题的另一例证。

一个法利塞人以犹太法律的条规为基础,

建立了他整个职业生涯和属灵生命,

严格遵循律法的要求,

以虔敬的心愿忠于上主。

而税吏则通过欺诈百姓,

处理带有偶像图案的钱币,

犯下极重的罪,以至于完全站在义人的范畴之外。

这两个人进入同一座圣殿祈祷。

 


 

法利塞人是诚实的,他所说的也没有可疑之处。

他不贪婪,不不诚实,不犯奸淫,

并且守斋和奉献什一之物。

同样,税吏虽然身处圣殿,

却站在后方,连抬头仰望的勇气都没有。

他承认自己是罪人,恳求天主怜悯。

耶稣指出,税吏才是在天主眼中得称义的人。

这个结论对耶稣的听众来说是一个挑战,

因为他们对税吏的恶行再熟悉不过,

深知这些人的败坏程度。

 

税吏并不自欺欺人,

他知道自己是为了卑劣的利益而工作,

并且无力摆脱这个困境。

他唯一的希望就是依靠天主的仁慈。

而法利塞人则完全遵守律法的细节,

没有理由被视为伪善者。

然而,他的劣势在于,

他看不到自己优越的处境是来自天主的恩典,

反而将其视为自己行为的成果,

好像他靠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天主的恩宠。

然而,整个福音的教导表明,事实恰恰相反。

义人是那些以谦卑的心回应天主慈悲的人,

而不是那些向天主夸耀自己功绩的人。

 

在《路加福音》的叙述中,

税吏预示了耶稣受难时应有的正确态度,

而这一点也解读了本段经文。

那些在十字架下的见证人也“捶胸痛悔”(23:48),

他们同样是在向天主祈求怜悯。

 


 

这个比喻强调了天国的建立,

其标准远远超越人类的计算。

追求可测量的神圣恩宠,

或计算进入天国的条件,是错误的方法。

门徒必须依靠天主的仁慈,

并以同样的慈悲待人。

事实上,这个比喻以极其微妙的方式,

将税吏所代表的对他人的压迫,

与耶稣受难的事件联系在一起。

在十字架下的见证人象征着耶稣的受难,

而这两个事件都涉及严重的罪行。

然而,依靠天主的仁慈,

这些罪行也能获得宽恕。

耶稣在他的宣讲中强调,

这正是正义之所在,

也是天国的核心。

 

这个比喻的结论是:“凡高举自己的,

必被贬抑;凡贬抑自己的,必被高举。”

这句格言也出现在有关筵席座次的教导中(路加福音 14:11)。

路加借用了《玛窦福音》23:12中的格言,

并在此处加以应用。

 


 

今天主前福音默想,

圣神领我得警惕:我拥有的一切能力,

享有的一切良机,皆是主所赐。

我没有理由骄傲或瞧不起他人,

相反的,我要为助人而使用主赐我的能力与良机。

 

默观默想今天的福音,你看见什么?

 

+ZHYS

浙ICP备150336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