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3-28
四旬期第三周周五
谷12:28-34
有一个经师听见了他们辩论,
觉得耶稣对他们回答的好,
便上前来,问他说:“一切诫命中,
那一条是第一条呢?”
耶稣回答说:“第一条是:‘以色列!你要听!
上主我们的天主是唯一的天主。
你应当全心、全灵、全意、全力爱上主,你的天主。’
第二条是:‘你应当爱近人如你自己。’
再没有别的诫命比这两条更大的了。”
那经师对耶稣说:“不错,师傅说的实在对:
他是唯一的,除他以外,再没有别的:
应以全心、全意、全力爱他,
并爱近人如自己,远超过一切全燔祭和牺牲。”
耶稣见他回答的明智,
便对他说:“你离天主的国不远了。”
从此,没有人敢再问他。
《二十一世纪热罗尼莫圣经诠释》就今天福音指出
这段经文结束了犹太当局对耶稣的一连串挑战,
但这一次,语气不再激烈对抗,
而是更具探询性和善意。
一位(可能是异端的?)经师听到了耶稣对撒杜塞人的精彩回答,
于是问他:“一切诫命中,那一条是第一条呢?”(12:28)。
这个问题并非像前面两段经文那样企图陷害耶稣,
而是引发了一场当时犹太教师之间常见的辩论,
显示这位经师尊重耶稣对《妥拉》的学识。
这场辩论也表明,早期犹太人认为圣经的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程度的权威性。
犹太人过去(并且仍然)与彼此及他们的圣书对话,
寻求合乎天主旨意的生活方式。
耶稣回答(12:29)引用了 《申命记》6:4-5,
即著名的 舍玛(Shema)(取自 6:4 的第一个希伯来字),
至今仍然在犹太人中诵念。
新美圣经(NAB)将这句经文翻译为 “上主,我们的天主,唯有上主!”
但更准确的翻译是 “上主,我们的天主是唯一的上主。”(新修订标准版 NRSV)。
这一宣告反映了犹太人对以色列天主至高无上的信仰,
这一点常被视为与希腊,
罗马的多神信仰形成鲜明对比。
然而,这种对比对于古代背景来说过于简化,
实际上,舍玛在耶稣的时代更应被理解为对以色列天主的正统性宣告,
以及犹太人应当对天主保持忠诚。
因此,《申命记》6:4 之后的教导便是要以全部的心,
全部的灵魂,全部的意志和全部的力量去爱天主。
对耶稣而言,对于当时的大多数犹太人而言,
没有比这更重要的诫命了。
但耶稣又补充了另一条诫命
作为第二条诫命:“并爱近人如自己。”
取自 《肋未记》19:18。
这两条诫命同样伟大(《马尔谷福音》12:31),
因为它们是密不可分的。
(许多现代基督徒错误地认为,
爱天主和爱近人的诫命是耶稣首创的。)
这位经师认可耶稣的回答,
并重复了耶稣所指出的诫命(12:32-33),
但他补充道,这些诫命 “远超过一切全燔祭和牺牲。”(12:33)。
这并不否定圣殿的祭祀活动,
而是将其正确地表达为对天主和近人的爱与尊重的礼仪体现。
这种评估与圣经中许多相似的教导一致,
强调祭献的真正意义(撒慕尔纪上 15:22;欧瑟亚 6:6;箴言 21:3)。
在最后一节(《马尔谷福音》12:34),
耶稣肯定了这位经师的智慧,
并称赞他说:“你离天主的国不远了。”
请注意,看见,活出或进入天国并不是通过
「信仰」耶稣或成为基督徒(事实上,这在当时也是不可能的),
而是通过正确理解并实践《妥拉》。
它并不是一套需要奴隶般遵守的律法,
而是指导以色列整体与天主建立关系的教诲。
在《马尔谷福音》中,
耶稣对天国的理解与他对《妥拉》的理解密不可分,
而这段经文清楚表达了他最优先强调的教导——爱天主与爱近人。
这场对耶稣的挑战就此结束(12:34)。
今天主前福音默想,
圣神领我看见,
主教导我的信仰生活是个“给出”的生活:
给敬爱,给赞美,给感谢,给信靠;
又给尊重,给了解,给接纳,给同情,
给帮助,给鼓励,给肯定,给同情,给宽恕,给牺牲……
主让我看见要盯牢“给出”而非“获取”。
主来到世上教我如何给,
教会圣人也见证“给出”的生命力。
主给了我,我要给出。
默观默想今天的福音,你看见什么?
+ZH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