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sus

目 录

2025-03-13

四旬期第一周週四

玛7:7-12

 

耶稣说:“你们求,必要给你们;

你们找,必要找着;

你们敲,必要给你们开。

因为凡是求的,就必得到;

找的,就必找到;

敲的,就必给他开。

或者,你们中间有那个人,

儿子向他求饼,反而给他石头呢?

或者求鱼,反而给他蛇呢?

你们纵然不善,

尚且知道把好的东西给你们的儿女,

何况你们在天之父,

岂不更将好的赐予求他的人?

所以,凡你们愿意人给你们做的,

你们也要照样给人做:法律和先知即在于此。”

 


 

《二十一世紀熱羅尼莫聖經詮釋》就今天福音指出

讲道的核心强调对天主的完全信赖(例如:6:25-34),

这一点特别体现在祈求的祷告上(7:7-11;路加福音11:9-13)。

凡是求的,找的,敲的,都会得到天主的回应

(“必要给你们开”,这是另一种神圣的被动态)。

这个比喻性的陈述既将“邪恶”的听众对待自己儿子的方式,

与天父对待他子女的关爱进行对比,

同时也设立了一个安慰性的对照

(“何况你们在天之父,岂不更将好的赐予求他的人?”)。

虽然没有一位父亲

会拿石头代替面包给自己的孩子,

或用蛇代替鱼,

但这句话可能假设石头与面包,

蛇与鱼在外观上相似,

以至于可以被误认。

在讲道的宏观结构中,

与5:17相呼应的是“金科玉律”

(7:12;参见路加福音6:31)。

 

马尔谷福音中的耶稣将其视为“法律与先知”的简要总结。

金科玉律的各种形式在犹太传统及其他文化中均有记载

(例如:多俾亚书4:15;德训篇31:15七十士译本;

十二使徒遗训 1:2;狄奥·卡修斯52.34)。

耶稣的法利塞派当代人希勒尔

也将其视为《妥拉》的核心,

尽管是以消极的表达方式呈现(塔木德·安息日篇 31a)。

在此,金科玉律与爱天主和爱近人的双重诫命相互辉映,

而正是这两条诫命支撑着全部法律与先知的教导(22:40)。

 


 

今天主前福音默想,

圣神领我想起一位朋友,

他跟我分享了他任教大学时的一个省思。

一天,当他用心帮助一位跟不上学习的学生时,

那位学生不上心的态度让他感到气愤。

在与神师分享的过程中,

神师请他考量:他之所以帮助那位学生,

是为自己,还是为学生?

我的朋友突然看见其实他

并不是在帮助他自己或那位学生,

而是在帮助天主。

他的心就平静下来了。

 

其实生活中,我若意识到我的

“求,找,敲”都是为了主,

那我就不至陷入失望或不满;

这是多有恩宠的“看见”!

我看见是主在我内“求,找,敲”;

因万有最终皆归向主。

 

默观默想今天的福音,你看见什么?

+ZHYS

浙ICP备150336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