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稣对那人寻求永生的解決方案是,
让他出售自己的财产,
偿还他曾经欺诈所得,
并將财产分给穷人。
同時,耶稣邀请他跟随自己,
学习如何在不参与剝削体系的情況下生活。
這种剥削体系正是富有阶层的特征。
那人陷入了當地社會的不公正经济体系之中,
而唯一的出路便是放弃这种依赖于剝削下层阶级的財富累计积累,
并向耶稣學習如何過另一種生活。
耶穌因爱而向他提出这个要求,
让他能“有宝藏在天上”(10:21)。
然而,这对那人来说,
是一个巨大的转变,
他因为“产业众多”而忧伤的离开了耶稣(10:22)。
尽管這個故事本已足以传达在加里肋亞背景下成为门徒的要求,
但耶稣继续对富人(ta chrēmata, 10:23)
和有钱人(plousios, 10:25)进行教导,
指出他們几乎无法进入天国。
门徒对此深感惊讶(10:24),
并疑问“谁能得救?”(10:26)。
耶穌提醒他們,在天主面前,
不可能的事也能成为可能,
甚至包括改变罗马巴勒斯坦复杂的经济不公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