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sus

目 录

2025-02-01

常年期第三周周六

谷4:35-41

 

在当天晚上,

耶稣对门徒说:“我们渡海到对岸去罢!”

他们遂离开群众,

就照他在船上的原状,

带他走了;

与他一起的还有别的小船。

忽然,狂风大作,

波浪打进船内,以致小船已满了水。

耶稣却在船尾依枕而睡。

他们叫醒他,给他说:“师傅!

我们要丧亡了,你不管吗?”

耶稣醒来,叱责了风,

并向海说:“不要作声,平定了罢!”

风就停止了,遂大为平静。

耶稣对他们说:“为什么你们这样胆怯?

你们怎么还没有信德呢?”

他们非常惊惧,

彼此说:“这人到底是谁?

连风和海也听从他!”

 


 

《二十一世纪热罗尼莫圣经诠释》就今天福音指出

当天晚些时候,

耶稣希望渡到“对岸”(谷4:35),

即十城区,象征着外邦人地区。

历史上,这里是一个

包含犹太人在内的多民族区域,

但主要由外邦人占据。

此次是耶稣在马尔谷福音中首次离开加里肋亚。

门徒们带着耶稣上船,

“就照他在船上的原状”,

这句话暗示耶稣仍然在谷4:1所提到的同一条船上。

 

在渡海途中,一场暴风骤起,

巨浪拍打船身,水涌入船中。

然而,耶稣却安然入睡,

这在当时实际的情况下似乎难以置信,

因为当时典型的渔船长度不超过30英尺,

且无分层构造。

因此,这一细节的记载,

意在以特定的方式突显奇迹的本质,

而非单纯叙述事实。

 


 

耶稣在风暴中沉睡,

而门徒却恐慌地呼唤他,

责怪他对他们的安危漠不关心。

耶稣与门徒的强烈对比“几近幽默”

(参阅Donahue and Harrington, 158),

此对比旨在突出以下三点:

  1. 耶稣平息风暴的能力(谷4:39);
  2. 门徒的恐惧与缺乏信德(谷4:40);
  3. 门徒对耶稣身份与能力的无知(谷4:41)。

这是马尔谷福音中第一个非治愈或驱魔类的奇迹,

并开启了一系列“自然”奇迹。

这一段落(谷4:35-8:27)

是整部福音书中奇迹最集中的部分。

马尔谷的描述突显了耶稣对大海的掌控能力,

而在《旧约》中,只有天主才拥有控制风,

海及混沌水域的权能(参阅出10:19;户11:31;约26:11-12;咏33:7;89:8-9;依51:9-10)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耶稣的行径应与后来的教会教义所理解的天主性直接画上等号。

(请回想梅瑟曾分开红海[出14],但人们并未将他与天主混为一谈。)

 

马尔谷福音深受《圣咏》106篇(七十士译本中的第107篇)的影响,

这在耶稣的刻画中尤为明显(部分读者或许也会联想到约纳的故事)。

在该圣咏中,水手目睹天主的奇迹,

天主“一发命,风浪狂掀,

海中波涛顿时高翻”(咏107:25),

使他们胆战心寒(咏107:26)。

他们向天主呼求拯救,

天主便“化风暴为平静,

海涛顿时便安定”(咏107:29)。

 


 

与马尔谷的记述相似,

然而不同的是,天主在圣咏中主动兴起风暴,

而耶稣并未如此;

此外,天主并未指责水手缺乏信德,

反而因他们的呼求而施以拯救,

展现了天主的忠信。

 

马尔谷巧妙地引用《圣咏》107篇,

将其融入耶稣的生平事迹之中,

藉此强调耶稣在以色列历史中的独特地位(参阅本书导论第十部分)。

在此事件中,

耶稣展现出与天主相同的能力,

使风浪瞬间平静。

这一奇迹揭示了耶稣神能的即时显现,

并在接下来的叙述中,

耶稣的权柄问题将成为马尔谷叙事的核心议题。

 


 

今天主前福音默想,

圣神领我看见“懂得求救”的重要。

记得多年前我在一个堂口教导初,

高中生,带领他们作为期两年的恭领坚振圣事准备。

学期开始时,为了解学生,

我请他们与我安排个别谈话。

其中一个孩子前来谈话时哭了起来。

她说爸爸精神有问题,

几乎每天晚饭后直到夜深,

都把妈妈和她及姊姊叫来,

命她们不许动地坐在客厅,

疲劳轰炸地“训”她们,

这使得正面对中考准备的她倍感焦虑。

我佩服这个学生,虽然对她我还挺陌生,她懂得“求救”。

我约了她的母亲,在了解情况后,

给了那位母亲鼓励。

那位母亲也勇敢且明智地

立即采取保护自己及孩子的措施。

这位学生后来考上第一志愿的高中,

之后也进入难进的大学。

我知道我对那位学生和她母亲的鼓励,

让主领她们过在他内的真生命,

我能鼓勵是因为我跟紧的主给了我“光照”。

我确信,跟随主的宗徒,

因见主“平息风浪”,

日后也能在各种“风浪与迫害”中,

凭主各个活出并完成他们的召叫与使命。

 

默观默想今天的福音,你看见什么?

 

+ZHYS

浙ICP备150336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