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1-18
常年期第一周周六
山谷2:13-17
耶稣又出去,到了海边,
群众都到他跟前,
他便教训他们。
当他前行时,
看见阿耳斐的儿子肋未坐在税关上,
便向他说:你跟随我罢!
肋未就起来跟随了耶稣。
当耶稣在肋未家中坐席的时候,
有许多税吏和罪人,
也与耶稣和他的门徒一起坐席,
因为已有许多人跟随了他。
法利塞党的经师看见耶稣与罪人和税吏一起吃饭,
就对他的门徒说:“怎么他与罪人和税吏一起吃喝?”
耶稣听了,就对他们说:“不是健康的人需要医生,
而是有病的人;
我不是来召义人,
而是召罪人。”
《二十一世纪热罗尼莫圣经诠释》就今天福音指出:
在靠近海边的场景中,
耶稣以与第一次召叫门徒(1:16–20)相似的方式,
直接召叫了一位税吏肋未,
并获得了他立即的回应。
此处提到的税吏(或收费员)
可能在靠近葛法翁的收费亭工作,
因为从大马士革到凯撒勒亚·马利提马的贸易路线经过此地,
设置收费亭十分合理。
税吏受雇于加里肋亚和比利亚的分封王黑落德·安提帕斯(Herod Antipas),
这一群体在福音书中往往遭受蔑视。
在罗马和希腊化文学中,
税吏常被与乞丐和盗贼并列(参见 Collins, Mark, pp. 193–4)。
这一职业被认为是腐败和滥用权力的象征(参见 Marcus, Mark, p. 225)。
在召叫肋未之后,
耶稣与其他税吏和“罪人”在肋未家中共进晚餐。
马尔谷并未明确指出“罪人”的具体身份,
但这一称呼很可能指那些
因其生活方式被视为游离于律法之外的人。
通过这一行为,
耶稣表现了他优先关怀的对象。
他对法利赛人的质问
作出回应:“不是健康的人需要医生,
而是有病的人;
我不是来召义人,
而是召罪人。”(参见德训篇 38:1–5)
这表明耶稣的使命是服务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
就像医生医治病人一样。
法利塞人和经师对此情景的反应表明他们无法接受耶稣的行为,
因为他们认为耶稣接纳税吏和罪人,
违背了他们对律法的理解和社会规范。
然而,需要区分历史上的法利塞人
与马尔谷福音中作为叙事角色的法利塞人。
后者主要作为耶稣的对比性角色(foil),
推动叙事发展,并最终导致耶稣的受难。
在马尔谷福音的叙述中,
法利塞人认为“罪人”是危险的社会群体,
因为他们可能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参见昆兰社区规则 1QS 5:10–14)。
他们的反应也反映了他们的“自义”,
对耶稣的行为采取了批评的态度
(参见美国主教会议 NAB 注释)。
耶稣与税吏和罪人共餐不仅是一次普通的社交活动,
而是他款待的神学表达,
旨在将那些被律法和社会排斥的人引回与天主的正确关系。
马尔谷通过耶稣与不受欢迎的人群共餐的叙述,
展现了耶稣对天国优先事项的强调:
他的使命是为最需要的人服务,
并通过爱和接纳,
呼吁他们归回天国。
这种行为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但也引发了耶稣与宗教权威之间日益加剧的冲突。
耶稣对被社会排斥者的接纳,
挑战了法利塞人和经师的宗教和社会界限,
推动了叙述中对耶稣身份和使命的更深入讨论。
这种桌上团契不仅宣告了天国的临近,
也预示了耶稣最终以十字架为中心的救赎使命。
今天主前福音默想,
圣神领我感受主的喜乐——
肋未响应主的召叫,
且是立即的。至于不响应的法利塞人,
主从十架上为他们祈求——
父啊,宽赦他们罢!
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做的是什么(路23:34)。
天父必定应允他服从至死圣子的祈求,
不为别的,只为父,
子,圣神的心愿——“没有丧亡一个”(若17:12)。
成为主门徒的肋未(玛窦)最终能坚忍殉道酷刑,
主的祈祷:“父啊,宽赦他们罢!
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做的是什么”
是他的毅力泉源。
在跟随主的道路上,
“合作与宽恕”必须也是我要活出的。
默观默想今天的福音,你看见什么?
+ZH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