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一世纪热罗尼莫圣经诠释》就今天福音指出
来到第十章开头,我们面临一个难题:
牧人比喻及其解释,
如何纳入“叙述+讲论”的结构中?
我们也将看到,此比喻的解释
是以极为浓缩与复杂的
方式呈现,需作特别探讨。
10:1–6
这比喻包含六个要素:牧人,
盗贼与强盗,守门人,门,羊群。
比喻的内容是:牧人从羊圈中呼唤自己的羊,
羊认得他的声音便跟随他。
牠们绝不会跟随陌生人,
因为不认得陌生人的声音。
这虽是个简单的比喻,
听者却未能理解,也就是说,
他们未看出其指向耶稣的意涵。
10:7–10
这几节开始对比喻作出解释,
但第七节读来颇为惊讶:
耶稣宣称:“我就是门。”
读完比喻后,按理我们会期待他自称为牧人。
然而紧接着的第八节
也同样出人意料:“凡在我以先来的,
都是贼和强盗,
羊没有听从他们。”
如果此节要合逻辑地承接上文,
那么“凡”应是指所有「门」;
但若说“凡在我以先来的门
(我就是那门)”则显荒谬。
反之,若这节是在“我是善牧”的宣告之后,
它就完全合理了!
耶稣若是“门”,便无法
与盗贼强盗作逻辑上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