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原希腊文中,此段有显著语言差异。
耶稣起初两次使用“agapan”一词,
指牺牲自己、为对方谋求益处之爱;
而伯多禄两次回答用的是“philein”,
较偏友情之爱。
第三次耶稣也改用“philein”,
与伯多禄一致。
此外,耶稣前后三次分别使用“boskein”(喂养)
与“poimainein”(牧养)这两个动词。
耶稣第一次提“羔羊”(arnia),
后二次提“羊”(probata)。
这等词汇上的转变相当罕见,
倘若存在变化,理应具有意义。
但学界至今未能确认为何使用不同词汇。
此外,本段在教会历史中意义深远。
耶稣以“善牧”的图像
将伯多禄委任为具有治理职权的牧人,
赋予其超越其他宗徒的领导地位。
因此,天主教会自古以来便认为
此处乃伯多禄与其继承人(教宗)权柄之根基。
虽然许多新教徒否认此权柄是可继承的,
但福音显示,即使“耶稣所爱的门徒”灵性上似优越,
耶稣仍将治理教会的权柄托付伯多禄。
伯多禄与耶稣所爱的门徒之角色对比,
在耶稣预言他们二人之命运中继续展开。
耶稣预告伯多禄将如何死于殉道,以此光荣天主。
耶稣描述年轻时的伯多禄自己束带,自由行动;
年老时,手被束缚,
要被人带往不愿之地(即被捕与殉道)。
耶稣于是命他“跟随我”,
象征以殉道方式效法主。
此乃成就耶稣在临别讲论中
(若13:36–37)所言:“以后你要跟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