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5
圣周二
若13:21-33,36-38
耶稣说了这些话,心神烦乱,
就明明地说:“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
你们中有一个要出卖我。”门徒便互相观望,
猜疑他说的是谁。他门徒中
有一个是耶稣所爱的,
他那时斜依在耶稣的怀里,
西满伯多禄就向他示意说:“你问他说的是谁?”
那位就紧靠在耶稣的胸膛上,
问他说:“主!是谁?”耶稣答复说:“我蘸这片饼递给谁,谁就是。”
耶稣就蘸了一片饼,递给依斯加略人西满的儿子犹达斯。
随着那片饼,撒殚进入了他的心,
于是耶稣对他说:“你所要做的,
你快去做罢!”同席的人谁也没有
明白耶稣为什么向他说了这话。
不过,有人因为犹达斯掌管钱囊,
以为耶稣是给他说:“你去买我们过节所需要的,”
或者,要他给穷人施舍一些东西。
犹达斯一吃了那一片饼,
就立时出去了:那时,正是黑夜。
犹达斯出去以后,耶稣就说:“现在人子受到了光荣,
天主也在人子身上受到了光荣。”
……西满伯多禄问耶稣说:“主!
你往那里去?”耶稣回答说:“我所去的地方,
你如今不能跟我去,但后来却要跟我去。”
伯多禄向他说:“主!为什么现在我不能跟你去?
我要为你舍掉我的性命!”
耶稣答复说:“你要为我舍掉你的性命吗?
我实实在在告诉你:鸡未叫以前,你要三次不认我。”
《二十一世纪热罗尼莫圣经诠释》就今天福音指出
耶稣第三次提及祂将被出卖。
不同于前两次的含蓄预告,这一次,
耶稣将出卖者的身份向一位门徒明确揭示。
首先,得到启示的这位门徒被称为“耶稣所爱的那位门徒”。
这是本福音中首次使用这个称号,
之后总共会出现七次(13:23–26;19:26–27, 35;20:2–10;21:7, 20–23, 24)。
学界通常称他为“爱徒”(the Beloved Disciple),
但这一非字面的称呼往往容易误导。
若望福音并未明言耶稣爱哪一位门徒,
而在14:21,耶稣解释说:“那遵守我命令的,
就是爱我的;我父也要爱他,
我也要爱他,并向他显现。”
由此看来,“耶稣所爱的门徒”并不是一种特权身分,
而是指那位完全遵守耶稣诫命,忠诚不渝的门徒,
也就是那位能在特殊方式中亲近耶稣,获得祂显现的人。
从历史角度来看,这位门徒极可能是《若望一书》的作者——
他不断呼吁团体要忠于耶稣,守祂的命令。
传统认为,这人是“长老若望”(John the Elder),
即《若望一、二、三书》的作者。
这位门徒当时斜倚在耶稣怀中(13:23),
这是犹太筵席中最尊贵的位置。
显然,占据这个位置的不是伯多禄,
这种对比不无暗示意义,
表明这位“耶稣所爱的门徒”在若望团体中拥有特殊地位。
许多学者也指出:在所有出现这位门徒的经文中,
总是明或暗地与伯多禄形成对比——
而每一次,“爱徒”都优于伯多禄。
当伯多禄示意这位门徒询问耶稣谁要出卖祂时,
耶稣悄声答道:“我把浸过口的饼递给谁,谁就是。”
于是耶稣把饼递给犹达斯。
犹达斯接过后,撒殚便进入他内。
耶稣对他说:“你所要做的,快去做吧。”
但在座的其他人都不明白耶稣此话所指为何。
由于犹达斯管理钱囊,有些人以为耶稣是吩咐他去为节期采购,
或是施舍给穷人。犹达斯领了那块饼后就立即离开。
福音作者简洁而意味深长地补充一句:“那时正是黑夜。”
这句看似时间注解的陈述,
其实具有强烈象征意义:
象征着耶稣白日般的公开使命已结束,
而苦难与死亡的黑夜即将降临。
犹达斯离开之后,
耶稣正式进入对门徒的深度劝勉与教导,
准备他们面对自己“离去”后的时代。
首先出现的主题是“光荣”。
在耶稣公共生活的开端——
加纳婚宴中的第一个神迹之后,
福音作者便说:耶稣显出了祂的光荣(2:11)。
在整个福音中,耶稣一再强调:祂不寻求自己的光荣,
而是寻求父的光荣。
那些不信祂的人,是因为他们只按人的标准理解光荣。
如今耶稣说:“现在人子受到了光荣,
天主也在人子身上受到了光荣。”(13:31)
换言之,耶稣在其传教使命中已光荣了父,
而父也因祂而获得光荣。
接着耶稣说:父要立刻光荣祂。
这“立刻”的光荣,指的是祂的死亡——
不是耻辱的终结,而是祂“光荣”更高的一层显现。
耶稣继续对门徒说:“孩子们,
我同你们在一起的时候不多了。
你们要找我,但我告诉犹太人说:‘我去的地方,
你们不能去’,现在我也照样对你们说。”(13:33)
这是耶稣对自己“离去”的首次说明,
类似祂曾对犹太人所说的话(参7:32–36)。
在此,“离去”虽然未详细说明,但指向祂的死亡与升天。
圣史在后续的篇章中也多次提及耶稣的“去”与“再来”。
其中“去”的某些经文指的是祂的死亡与复活后的升天,
而“再来”一方面指复活显现,也可能指末世的再临。
因此,辨清这些不同的“离去”与“再来”意涵,
有助于我们理解整篇临别训言的结构。
在13:36,伯多禄回到“你要到哪里去?”的问题上,
却完全忽略了耶稣刚才颁布的“新命令”(13:34–35),
令人注意。这显示那段“你们该彼此相爱”的
教导在叙述结构上似乎是插入的。
耶稣回答:“你现在不能跟我去,后来却要跟我去。”
(13:36)这时话题从“我去”转向“你跟随我”。
伯多禄自信地表示:“我愿为你舍命。
”但耶稣却预言说:“鸡叫以前,
你要三次不认我。”(13:38)
在此,“跟随”不仅指门徒的忠诚,
更暗示为主殉道的道路。
耶稣点出伯多禄和其他门徒虽愿“跟随”,
却尚未明白这条道路的代价。
今天主前福音默想,
圣神领我看见,
虽然主知道犹达斯就要出卖他,
并将因犹达斯受苦受难,
然而,主并没有逃避或阻挡犹达斯。
在福传路上,有时我也能预知不幸将会临头,
然而透过祈祷,我的内心若感到安稳,
我就不设法做出改变。
我深信主知道一切。
主若允许,我就允许。
默观默想今天的福音,你看见什么?
+ZH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