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2
常年期第十九周周二
玛18:1-5,10,12-14
就在那时刻,门徒来到耶稣跟前
说:“在天国里究竟谁是最大的?”
耶稣就叫一个小孩来,
使他站在他们中间,
说:“我实在告诉你们:
你们若不变成如同小孩一样,
你们决不能进入天国。
所以,谁若自谦自卑如同这一个小孩,
这人就是天国中最大的。
无论谁因我的名字,
收留一个这样的小孩,就是收留我……
你们小心,不要轻视这些小子中的一个,
因为我告诉你们:他们的天使在天上,
常见我在天之父的面……
你们以为如何?如果一个人有一百只羊,
其中一只迷失了路,
他岂不把那九十九只留在山上,
而去寻找那只迷失了路的吗?
如果他幸运找着了,
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为这一只,
比为那九十九只没有迷路的,
更觉欢喜;同样,
使这些小子中的一个丧亡,
决不是你们在天之父的意愿。”
《二十一世纪热罗尼莫圣经诠释》就今天福音指出:
门徒们提出一个问题,
询问在天国中谁是最大的
(参:谷9:33–37;路9:46–48)。
在叙事脉络中,这个问题
可能源于伯多禄在前一段经文中显著的角色。
耶稣早先已教导说:
「天国中最小的比洗者若翰还大」(11:11)。
此处,他再次重新定义人对伟大的理解。
耶稣以行动比喻的方式,
把一个小孩放在他们当中;
这孩子在古代社会中并无任何法律地位。
藉此,他将教会的生命重新聚焦于天国的生命,
并期待天国的圆满来临。
正如若翰的洗是一个悔改的召唤
(在希伯来文中称为 teshuvah,“转向”),
进入天国生活的范畴
也需要“回转,变成像小孩一样”。
这或可指孩童的纯真,
无知,对社会地位标准的免疫,
或对惊奇的开放心。
但主要意涵是孩童的“渺小”:
“谁若自卑如这小孩子,
就是天国中最大的。”(18:4)
这教导洋溢着真福八端的神修精神(参5:3–12),
引导人认出孩童灵性上的共鸣,
并因此「接纳」他们(正如耶稣在19:13–15所作)。
玛窦与路加皆记述此比喻,
尽管出现于不同脉络中。
对路加而言,这比喻描绘基督对
“税吏与罪人”等边缘人的关怀(路15:3–7);
而玛窦则赋予它教会性的诠释,
用以描述对迷失信徒的复兴。
以色列“迷失的羊”将由新的牧人牧养,
这些牧人相较于法利塞人,
应确保他们不“轻视”或忽略交付给他们的小羊。
若所有人皆有一位天使为其代祷,
那么那些卑微的“小者”
之天使尤其亲近天主的宝座。
他们“常见我在天之父的面”(18:10),
令人想起《多俾亚传》中“侍立者的天使”,
如辣法耳与加俾额尔
(参:多12:15;路1:19)。
他们是那些心地洁净者——
“要看见天主”(5:8)——的适当代表。
这比喻自身描绘天主对他“小者”丰沛的爱,
成为他地上代表应效法的典范。
对以色列而言,天主是伟大的牧人,
寻找祂羊群中迷失的成员(则34:16)。
比喻的结语总结于第14节,
重点是寻回迷失者;
不应因比喻而推论对其余九十九只的忽略。
此外,此比喻亦具基督论的面向:
耶稣是达味的牧人,
特地被派遣来寻找迷失的羊
(参:9:36;15:24;若10)。
虽然第11节在较佳的抄本中缺失,
可能是根据路19:10后来加入的文士笔误,
但其内容正总结本段主旨:“人子来,
是为拯救迷失了的人。”
今天主前福音默想,
聖神領我回忆,
我在信仰生活营里陪伴过的一个小孩;
那时,他才7岁。
营结束时,作为第二个上台选奖品的他,
先犹豫了一下,
然后从大小不等的奖品中
选了一个不起眼的小十字架,
就坐回位置。
全组小朋友都为他的
选择感到不可思议的失望。
之后,我问他,
他选小十字架的原因是什么;
他回答说:“妈妈说,
要把好的让给他人。”
“自谦自卑”的人会善待他人;
“把好的让给他人”的人会救济他人。
我自问:“我真心善待他人吗?”
“我把好的留给他人吗?”
默观默想今天的福音,你看见什么?
+ZH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