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0
常年期第十六主日(丙)
路10:38-42
他们走路的时候,
耶稣进了一个村庄。
有一个名叫玛尔大的女人,
把耶稣接到家中。
她有一个妹妹,名叫玛利亚,
坐在主的脚前听他讲话。
玛尔大为伺候耶稣,
忙碌不已,便上前来说:“主!
我的妹妹丢下我一个人伺候,
你不介意吗?请叫她来帮助我罢!”
主回答她说:“玛尔大,玛尔大!
你为了许多事操心忙碌,
其实需要的唯有一件。
玛利亚选择了更好的一份,
是不能从她夺去的。”
《二十一世纪热罗尼莫圣经诠释》就今天福音指出:
这两位姊妹,其外向与内向的性格分别,
正如福音传播者若望所印证(若11:1–39),
她们不仅是耶稣的密友,
更极有可能以财务支持他的使命(路8:1–3)。
这段极为简短的经文,
历来引起了大量注释与
神学反思:默观生活的重要性
(玛利亚所代表)是否应高于行动生活
(玛尔大所展现);
基督信仰是否偏好内敛、静默的
女性(如玛利亚),
甚于主动、实务的女性(如玛尔大)。
有些人认为,玛利亚是一种女性
对男性应有敬意的表现;
但另有学者指出,她实为女性
脱离家庭束缚、追求学术与门徒之道的典范。
另一方面,亦有不少人将此段经文视为证据,
主张妇女不应在教会中担任任何积极的职务。
然而,也有注释者认为,
整个叙述实为对男性权威的一种批判,
无论是针对一位女性或多位女性而言,
皆具批判性质。此故事不可仅限于
女性门徒的意义范畴之内。
事实上,即便将两位姊妹换为两位男子,
例如一位法利塞人正在行取洁礼,
另一位则与耶稣讨论妥拉的细节,
其故事核心教训亦不变。
此段经文的解释,
远非单纯呈现耶稣在处理姊妹间的争执,
或只是建立正确的性别角色观,
而是作为路加福音中论门徒之道的结语,
其诠释框架应由“门徒身份”来定义。
这段故事对当时社会规范构成直接挑战:
首先,耶稣与两位与他无亲缘关系的女性相处;
其次,一位女子在无男性监督下服侍他;
第三,耶稣教导一位坐在他脚前的妇女,
如同教导男学生一般。
当这些传统界限被打破时,
无论是如玛利亚般内省,
或如玛尔大般行动的女性,
她们所作的一切,皆应为了耶稣,
也因耶稣而行。所有基督门徒,
正如这两姊妹所表现者,也应效法此榜样。
一种内观的态度,
若失去以基督为核心的焦点,
便毫无价值;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
若脱离此焦点,也同样虚妄。
真正的门徒,在天国内生活,
不怀怒气,不存嫉妒与争竞之心,
亦无私利之图。在这意义上,
玛利亚所选的那“更好的一份”,
实为所有门徒的榜样(参见Reid)。
今天主前福音默想,
圣神领我留意主所说的,
瑪利亞選擇了更好的一份。
我感到主指的是玛利亚灵敏地
感受到主在走向加尔瓦略的悲伤,
玛利亚放下一切,陪伴主。
今天,主仍有悲伤;
我要日日坐到曾跟我说:“地狱的火
燃烧在我心”的主前。
默观默想今天的福音,你看见什么?
+ZH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