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025-02-03

常年期第四周周一

谷5:1-20

 

他们来到了海的对岸革辣撒人的地方。

耶稣一下船,即刻有一个附邪魔的人,

从坟墓里出来,迎着他走来,

原来那人居住在坟墓里,

再没有人能捆住他,

就是用锁链也不能,

因为人屡次用脚镣和锁链将他捆缚,

他却将锁链挣断,将脚镣弄碎,

没有人能制伏他。

他昼夜在墓坟里或山陵中喊叫,

用石头击伤自己。

他从远处望见了耶稣,

就跑来,跪在他前,

大声喊说:“至高天主之子耶稣,

我与你有什么相干?

我因着天主誓求你,不要苦害我!”

 

因为耶稣曾向他说:“邪魔,从这人身上出去!”

耶稣问他说:“你名叫什么?”

他回答说:“我名叫‘军旅’,因为我们众多。”

他再三恳求耶稣,不要驱逐他们离开此地。

那时,在那边山坡上,

有一大群猪正在牧放,

他们恳求耶稣说:“请打发我们到那猪群,

好让我们进入牠们内。”

耶稣准许了他们;

邪魔就出来,进入了猪内。

那群猪约有二千,

便从山崖上直冲到海里,

在海里淹死了。

放猪的人就逃去,到城里和乡间传报开了;

 


 

人都出来看是发生了什么事。

他们来到耶稣跟前,看见那个附魔的人,

即为“军旅”所附的人,坐在那里,

穿着衣服,神志清醒,就害怕起来。

看见的人就把附魔的人所遇到的事,

和那群猪的事,都给他们述说了。

他们便请求耶稣离开他们的境界。

当耶稣上船时,那曾附过魔的人,

恳求耶稣让他同耶稣在一起。

耶稣没有允许他,

但对他说:“你回家,

到你的亲属那里,

给他们传述上主为你作了何等大事,

怎样怜悯了你。”那人就走了,

在十城区开始传扬耶稣为他所作的何等大事,

众人都惊奇不已。

 

《二十一世纪热罗尼莫圣经诠释》就今天福音指出

耶稣和门徒渡海来到革辣撒人的地区,

位于加里肋亚海的对岸。

革辣撒(即今日约旦的杰拉什)是十城区之一,

距加里肋亚海南部约37英里。

而,从地理上看,

这一位置与马尔谷所描述的地势

(靠近悬崖,俯瞰加里肋亚海)并不相符

因此,有学者认为,

马尔谷可能借用了希伯来文“grs”(意为“驱逐,赶出”),

强调故事本身的象征意义,

而非其历史地理的准确性。

 


 

这名附魔者没有人的名字,

只被称为受“不洁的邪魔”所折磨。

他的存在已成为当地的祸害,

以至于无人能制服他,

他只能居住在坟墓中。

他具有极大的力量,

曾多次挣断锁链与脚镣,

昼夜在山陵与坟墓间哭号,

自残身体(谷5:2-5)。

这场驱魔并非普通的治愈奇迹。

 

在耶稣与附魔者长时间的交谈后(谷5:6-12),

才将魔鬼逐出(谷5:13)。

附魔者一见耶稣便跪伏在他面前,

称他为“至高天主的圣子”

(希腊文:huie tou theou tou hypsistou,谷5:7),

并恳求耶稣不要折磨他们,

而是允许他们进入附近的猪群,留在这片地区。

 

“至高天主”这一称号源自《旧约》(参阅创14:18-20),

不仅反映出迦南文化的神祇观念,

也在希腊文化中用于指宙斯。

此外,这一称号在犹太会堂铭文及外邦文学作品中均广泛使用。

马尔谷在谷5:8表明,

耶稣曾不断命令邪魔出来,

这暗示耶稣的能力在此受到一定的阻力。

 


 

耶稣对附魔者说:“邪魔,从这人身上出去!”

但邪魔抗拒耶稣,并试图与他讨价还价。

 

耶稣问他:“你名叫什么? ”(谷5:9),

邪魔回答:“我名叫‘军旅’(希腊文:legiōn),因为我们众多。”

 

学者们对“军旅”的含义存有不同见解。

部分学者认为,马尔谷赋予其超越数目的含义,

象征“超自然势力”或“灵界权势”。

然而,“军旅”原是拉丁语借词,

指罗马军队的最大编制单位,通常为数千人。

考虑到十城区曾驻扎罗马第十军团(Legio X Fretensis),

其军旗上刻有野猪的标志,

马尔谷的读者应能清楚领会其中的政治暗示。

“军旅”既象征附魔者身上的邪魔群,

隐喻罗马的占领势力。

 

马尔谷对“军旅”一词的重新定义,

恰与后殖民批判理论中的“借用手法”相呼应,

即将帝国话语中的术语挪用,

并赋予其新的含义,

以挑战帝国权威(Leander, 207)。

 


 

耶稣的驱魔奇迹不仅象征着以天主国度取代罗马势力,

也突显了天主国与罗马帝国不可避免的对峙。

 

公元66至69年,

维斯帕西安率领第十军团镇压犹太人的起义,

并在69年成为罗马皇帝(在马尔谷福音写作期间)。

维斯帕西安的生平与马尔谷所描绘的耶稣之间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包括:

  1. 维斯帕西安远征异地(约瑟夫《犹太战记》3.8)|| 耶稣渡海到外邦地区(谷4:35-41);
  2. 维斯帕西安以唾液治愈瞎子(苏埃托尼乌斯《维斯帕西安传》7)|| 耶稣治愈瞎子(谷8:22-26);
  3. 维斯帕西安医治枯手男子(卡西乌斯·狄奥65.8.1)|| 耶稣治愈枯手者(谷3:1-5);
  4. 维斯帕西安在东方被宣告为皇帝(约瑟夫《犹太战记》4.618)|| 耶稣被宣告为天主之子(谷5:9);
  5. 维斯帕西安应验犹太人的默西亚期待(约瑟夫《犹太战记》6.312-313)|| 耶稣被认作默西亚(谷8:29);
  6. 维斯帕西安平息帝国内乱(公元69年,四帝之年)|| 耶稣解救附魔者(谷5:3-4, 15);
  7. 维斯帕西安派军队进攻革辣撒(约瑟夫《犹太战记》4.488)|| 耶稣遣附魔者回到革辣撒(谷5:17)。

马尔谷藉此对比,

展现了耶稣作为“加里肋亚的卑微领袖”,

与罗马帝国最强大统治者之间的对立。

 

奇迹的结局并未如人所愿。

耶稣驱逐邪魔后,

猪群纷纷投海溺毙,

牧人惊慌失措,跑回城中报告。

当地居民看到附魔者痊愈,

竟然心生恐惧,恳求耶稣离开(谷5:16)。

 

居民或许将耶稣视为新的外来统治者,

正如罗马人以重税剥夺他们的生计,

而耶稣则以神迹毁掉两千头猪。

 


 

许多学者认为,这段故事与谷4章的种子比喻息息相关,

革辣撒附魔者的治愈是天主国度在外邦世界成长的象征。

然而,人们拒绝了耶稣,

令读者思考耶稣是否真是他们所期待的君王。

 

附魔者请求留在耶稣身边,

但耶稣拒绝了,命令他返回家乡,

宣讲天主的仁慈(谷5:19)。

 

最后,每个角色的境遇皆充满矛盾,

唯独耶稣的情况最为艰难。

他被邪魔利用,被革辣撒人拒绝,

甚至被痊愈者忽视,

始终无法深入该地区。

然而,马尔谷福音指引我们超越世俗权力,

专注于天主国的奥秘(谷5:19)。

 


 

今天主前福音默想,

圣神领我深感耶稣的不易:与如此众多——

数千狡猾的魔鬼“交战”,

最终当把魔鬼从那附魔人身上驱逐出去时,

那里的人叫他离开他们的地区。

今天跟随主的人也不易。

最近我在编写一位意大利青年——

比耶·乔治奧·弗拉萨蒂的成圣故事。

圣人最终是因辛劳帮助穷人,

感染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英年去世

天主子来到世上,

在短短三年公开传教后被钉死十字架。

主与圣人告诉我,活在世上,

吃苦是必定的,

我无须担忧寿长寿短,或如何死去。

我盯牢天国——我永恒的家乡。

 

默观默想今天的福音,你看见什么?

 

+ZHYS